来源:媒体滚动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鄱阳湖滩涂惊现“生命之树”;一个月内水域缩减7成;湖床变“草原”还能驾车任意驰骋……
近日,这类足以颠覆大众对中国第一淡水湖——鄱阳湖认知的奇观屡屡冲上热搜。震惊之余,鄱阳湖流域长达两个月的极热、极旱状况引发公众高度 自6月底结束汛期后,按往年经验本该是丰水期的鄱阳湖流域,却直接步入枯水期,往年还在防汛的季节,今年则是在抗旱。截至8月29日,高温少雨的天气一直持续,水域大面积缩减、水位大幅下降、极度高温,鄱阳湖短短两月内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沧桑变迁”,多项数据刷新了多年来的历史记录。
随之而来的是,流域内部分支流出现断流、河床大面积裸露、航道受阻、农田缺水。极旱成灾,一方面导致纵贯江西省南北的鄱阳湖、赣江水运遭受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当地农业灌溉水源不足以及次生灾害风险激增,农田受灾严重,甚至出现粮食作物绝收。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一再提高极端天气预警和抗旱应急响应等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抗旱救灾措施,力保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不枯竭。
“旱魃”肆虐,鄱阳湖水域缩减至不足三成
8月29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修河沿岸依然未曾落雨。
修河是为鄱阳湖补充水源的“五河”(汇入鄱阳湖的赣江、饶河、抚河、信江、修河)之一,往年的盛夏8月正是修河乃至整个鄱阳湖水系的汛期,但如今,“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景象不再。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极端高温和少雨的天气致使修河水量减少、水位大幅下降,部分流域的半幅河床都裸露在烈日之下。
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南岸,其境内吴城镇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有一段长达5公里的三级过水公路,往年在丰水期湖水漫过该路段,加上公路两侧草青水碧、风景旖旎,一度被前来旅行的游客赞为“水上公路”,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而在今年8月,本该是丰水期的修河反常水枯,水面退去甚远,“水上公路”徒余干涸的路面和两侧枯黄的草丛。
8月26日,途经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旱灾中的“水上公路”已名不副实。受访者供图
然而,两个月前的鄱阳湖流域还是另一番景象。
据当地媒体报道,6月21日,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发布洪水蓝色预警信息,鄱阳湖星子水文站监测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07米。此前由于江西省境内多地连降暴雨,鄱阳湖及“五河”流域水势暴涨,防汛成为当地政府案头大事,防汛应急响应一度提升至II级。
6月26日,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宣布,鄱阳湖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结束防汛水文测报IV级应急响应。然而,风云突变,当地随即进入高温少雨的天气,“长江之肾”鄱阳湖短短两个月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据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连续公布的数据信息显示,自6月下旬开始,鄱阳湖及“五河”及其支流潦水、乐安河水势均呈现出“涨”少“落”多的情况,水位也一降再降。6月27日,鄱阳湖湖口水文站监测,当时水位18.66米,相应/入库流量为立方米/秒;至8月29日,水位下降至不足6月底的一半,仅为8.96米,相应/入库流量仅有立方米/秒,不及6月底同项数据的一成。
8月15日、16日,九江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与高温红色预警。这样的极端天气在当地尚属罕见,据九江当地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7月以来,全市平均雨量较常年偏少近7成;高温日数偏多11天,排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位,武宁、修水2站极端最高气温分别达到41.4℃和41℃。
鄱阳湖水域面积卫星遥感监测影像对比,左图为8月15日,右图为6月27日。图据江西省气象局 高温少雨一方面增加了鄱阳湖流域地表水的蒸发,一方面又减少了水体的补充。经当地气象部门研判,鄱阳湖8月6日就进入枯水期,较往年提前近天。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局部地区呈现重旱甚至特旱。而鄱阳湖水域面积也出现了极度溃缩,从6月27日的平方公里缩减至8月15日的平方公里,缩减比例高达64.49%。
鄱阳湖水域缩减不仅面积大,而且速度快,8月中旬之后短时期内情况进一步加剧。据“中国气象” 南北主航道水位“腰斩”,货船行难泊亦难
“靠水吃水”,鄱阳湖及“五河”作为江西省最大的水系,承载了当地经济运行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今遭遇罕见旱灾,首当其冲的就是航运和农业。
赣江为鄱阳湖“五河”之首,也是江西省内最大的河流,纵贯全省南北,通过鄱阳湖与长江连接,其航运地位无须赘言。两个多月以来,“五河”之中,赣江的水位下降最为严重,接近“腰斩”,水位由丰水期的19.64米(6月27日,外洲水文站监测数据,下同)下降至11.18米(8月29日),较去年同期(年8月29日)的17.25米偏低6.07米。
在赣江、鄱阳湖一带从事航运工作的刘志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是我从业二十多年以来头一回见到这般景象,航道水位比往年下降了8米多,突然提前的枯水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鉴于航道水位持续回退的情况,九江海事局发出紧急通告,自8月10日17时开始对九江水道实行单向通航管控。对过往船舶吃水严格核查,拟通过九江水道的普通货船吃水一律不得超过5.8米,危险品船舶吃水不得超过5.7米。实施联动管控,设立检查线对过境上下水船舶特别是船长米以上船舶进行24小时核查,对发现的吃水6.8米以上船舶实施减载至符合维护水深要求后方可放行。
位于赣江汇入鄱阳湖位置的一个码头,水位回退严重。受访者供图
“由于河道水位下降,原本载重两千吨的货船只能装载一千吨,这样货船的吃水深度减少一半,才能保证顺利通过河道。”刘志强说,“但眼下货船载货减半也没办法完全解决问题,船舶装卸码头的水位也在回退,大船靠岸有搁浅的风险,只能在距码头较远的位置锚泊,而码头装卸货物的常规台吊作业距离有限,需要大费周章调用大型吊机或水面浮吊。”
另一方面,船舶减载必然造成航道运力下降。“我们的劳动量增加了一倍,原本跑一趟就能运完的货物,现在需要两趟才行。”刘志强称,“这样一来业务成本也上升了,目前这部分成本需要船运公司自行承担,我们也在与客户商谈运输成本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将这些成本分摊出去一些。”
刘志强告诉记者,鄱阳湖、赣江航线以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货运为主,如果水位继续下降,不仅对水运行业本身造成严重影响,也会波及到当地的能源和建筑行业。
“鱼米之乡”面临农作物缺水
将视角转向当地农业。江西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鄱阳湖流域充沛的水资源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眼下的旱灾对当地的种植农业灌溉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
修河沿岸的种粮大户徐绘高承包有亩粮田,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往年亩产能达到斤,属当地的高产田。据其讲述,近年水稻种植所需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尽管水稻亩产较高,但转化为收入后也至多能做到收支持平。眼下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恶劣的气候成为困扰农民的最大不利因素。
8月29日,永修县缺水的田间地头,一棵树濒临枯死。受访者供图
“连续两个月没有降雨,高温下田里蒸发量又大。”徐绘高为此忧心忡忡,持续高温意味着稻田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而眼下灌溉水源来自旱灾前的储备水,但随着修河水位下降,储备水的来源也变得紧张起来。“目前通过提前蓄水、抽取河水保持灌溉,受灾情况还不是很严重,但这种天气持续下去,就会对今年的收成造成很大影响。”
永修县境内修河过境,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了“地利”,也成就这一带“鱼米之乡”的地域形象,但史上罕见的旱灾持续恶化可能会让这种“地利”优势丧失。
如徐绘高所言,临近水源的农田可以暂时借助这种优势在旱灾中得以幸存,但那些远离水源的农田面临的形势就没有这么乐观。记者了解到,部分远离水源的农田通过有限数量的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井灌难以满足庄稼生长需求,因而这类农田在旱灾中损失较重。
高温、缺水的双重凌虐之下,除了灌溉水源缺乏,次生灾害也对当地农业的考验重重加码。“一方面,高温天气下昆虫也少见,农作物授粉成了问题;另一方面,大旱往往会次生虫害,目前已有农技人员分析灾情、协助施药。”徐绘高估计,“今年我承包的农田产量肯定是会下降的。”
干旱高温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可从永修县政府披露的数据中管窥一二。据永修县日前统计,仅水稻一项,受灾面积就达到亩,其中成灾面积亩,绝收面积亩;其他诸如茶叶、柑橘、蔬菜、棉花、葡萄、芝麻、中草药、油茶、大豆等作物也不同程度上受灾、成灾或绝收。
综合分项数据,截至8月27日,该县因旱受灾人口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亩,其中粮食作物亩;农作物成灾面积.5亩,其中粮食作物亩;农作物绝收.5亩,其中粮食作物亩;旱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7万元。
当地政府积极抗旱救灾
大旱之中,当地人盼雨心切。当地一名基层官员告诉记者:“我们早就准备好了用于人工降雨的‘炮弹’,就等着大气条件满足人工降雨的要求。”
8月24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通知,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这意味着当地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各地各部门须按照职责分工和预案规定,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此前一日,防汛抗旱指挥部还发布了共计30条的抗旱救灾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兼顾农业灌溉用水,协调工业和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时组织指导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救灾救助。
永修县委书记秦岭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永修县依托境内水系发达的先天优势,预判气候变化,在今年年初就广蓄水源,做了一定的抗旱准备工作。在灾情发生后,抗旱救灾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点,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目前的工作重心在于力保农业用水,保障粮食安全。
在具体措施方面,据秦岭介绍,启动应急响应后,永修县对水源进行全面调度,确保境内河流上下游取水用水均衡;对抗旱用电、设施建设、人工降雨等方面提供资金补助或设备支持等;在防虫防病方面,派驻农技工作组对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农户在绝收的田地中补种秋稻以挽回损失;协调金融保险机构对受损农户进行赔付,摸排居民损失情况,避免出现“因旱致贫”“因旱返贫”现象;以及对水库扩容、水渠疏浚等工程进行评估,斥资对当地水利工程进行升级改造等等。
在农业经济救助方面,记者了解到,永修县农业部门已购入2.5万斤荞麦秋粮种子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户,预计可以补种到亩农田以弥补绝收损失;当地农业部门9月底之前计划招标采购一批8万斤油菜种子免费发放给受灾农户耕种;政府启用资金补贴农户抗旱所需电力能源费用,补贴比例达30%。
工作人员正在抽水补充蓄水。受访者供图
这些政策措施实际落地实施效果如何?
8月29日,徐绘高等多名农户前往其承包的稻田里进行灌溉。据徐讲述,当地政府对农业颇为重视,近年一直引导农户进行“虾苗养殖——粮食耕种”轮番经营的模式。旱灾发生后,各级官员频繁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在农田抗旱中对水电费给予一定减免,还帮助农户在田中开挖机井,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旱情的不利影响。
现场另一名农户告诉记者,“当下最需要的是一场大雨”,气象部门已经安排了人工降雨火箭发射作业,“应该很快就要下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