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航天宏图研究报告需求爆发,助力国产卫星应

来源:遥感 时间:2023/2/17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宗建树,余庚宗,胡世煜)

航天宏图:国内卫星应用领军厂商

成立以来致力培育软件生态,铺就PIE卓越之路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公司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软件PIE(PixelInformationExpert),拥有国内首个遥感云服务平台PIE-Engine,实现遥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为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遥感云服务等空间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为军民卫星数据中心等中游客户提供空间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研制服务;为产业链下游的行业客户提供系统研发、数据分析服务和产品销售;面向卫星技术对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释放的新需求,公司为大中型企业用户提供数据监测分析和大数据挖掘于一体的卫星云服务。

公司设立以来致力于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平台上衍生数据服务。公司以PIE起家,服务于自然资源、水利环保、大气海洋、农业等多行业用户;年在遥感PIE基础上沉淀形成了北斗基础软件平台PIE-Map,进入遥感与北斗导航卫星行业应用并行阶段;同时进一步衍生出数据服务业务,监测分析服务或信息挖掘服务等。

年,公司的PIE入选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是遥感类稀缺入选的产品;年1月中国测绘学会认为“公司研发的国产自主高分遥感处理系统研制与应用技术上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基于相位一致性的异源影像匹配、区域网平差匀色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年搭建国内首个基于互联网规模化运行的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服务的数字地球引擎PIE-Engine,依据公司年年报,平台注册用户近7万,为商业模式由ToG过度到ToB/ToC提供技术平台保障。

核心PIE软件叠加三大产品线,构筑产品生态

产品+应用+数据服务,在PIE核心软件基础上形成三大产品线

公司的商业模式为“核心产品+行业应用+衍生数据服务”,在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公司的核心产品PIE体系,以PIE体系为基础衍生多条行业产品线,应用于多个领域打造产品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衍生数据服务,提供监测分析、数据挖掘等增值服务,最终在PIE核心软件基础上形成三大产品线。

公司的三大产品线分别为: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PIE+行业产品线和云服务产品线。其中,PIE+行业产品线营收占比最大,且增幅最快。PIE+行业产品线营收占比上升到年的86.33%,近三年高速增长,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PIE+行业产品线主要包含普查与应急管理、军工特种领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水文、数字乡村等具体分支。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收入在年有所下滑,营收从年的3.60亿元后下滑到年的1.57亿元。云服务产品线是公司新开辟业务,已被公司列为重点发展目标,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是公司发展基础

空间基础设施是为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天基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在卫星应用产业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公司凭借PIE产品优势和技术积累持续参与空天特色的国家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主要包含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服务和空间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两个部分。

PIE+行业产品线支撑公司高速发展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平台PIE体系,已从单一的工具软件,逐步发展成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等十多个行业的卫星应用核心业务支撑平台,早在年公司遥感PIE平台就入选了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年公司重点提升了特种行业、应急管理等领域卫星应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同年8月公司PIE-Map桌面端和Web端成功入围“中央国家机关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协议供货采购项目”。

近年来,公司的PIE+行业应用产品线延续“深度挖掘需求,自上而下推广”市场发展战略,持续支撑国家级及特种行业卫星数据中心业务运行建设,依托成熟的营销网络体系,推动遥感和北斗技术在全国省、市、县等单位的落地应用,逐步打开地方部门的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公司在保持气象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优势行业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了特种行业、应急管理等领域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参与相关试点工作并开发了相应产品。

云服务产品线是长期战略方向

继年9月公司在华为云等公有云设施上线并发布了PIE-Engine云平台后,公司集合前沿技术成果,全面对标美国GoogleEarthEngine数字地球平台,陆续推出具备专业能力且达到成熟级的云服务平台,集成了空天信息专业处理平台PIE-EngineFactory、时空数据实时分析计算平台PIE-EngigneStudio、人工智能解译平台PIEEngineAI以及PIE-EngineEarth智慧地球可视化终端。公司目前已和国内外有关数据源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已接入卫星遥感数据及专题产品余种,总量4.5PB,日更新10TB以上,覆盖气象、海洋、植被、农业、水利、生态、大气等十余个领域,其中高分辨率数据可达到亚米级精度,具备每日更新的能力,可提供监测、预测、分析为一体的快速、定量、准确的业务化流程服务,通过“云+端”场景化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山火点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指导等数据支持和管理服务,实现从单纯项目定制交付向以“订阅制”为核心的SaaS模式转变。

国内卫星应用领军厂商,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年至年,公司营收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CAGR达到49.23%,主要驱动力是近几年应急业务订单、军用业务订单以及自然资源的订单的数量增长。在利润方面,依据公司年年报,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至年净利润CAGR达到43.17%。

公司的毛利率略有下滑,毛利率从年的59.63%下降到年的51.97%,下滑原因主要系公司不断拓展新行业和新业务场景,在新业务刚刚投入期未产生明显规模效应情况下短期毛利率有所影响,后续随着新场景需求的兴起和对应细分行业收入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有望企稳甚至回升。

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也随之增长,但公司依然注重现金流回款的控制。从公司现收比(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公司营收营收比值)情况来看,整体呈现提升趋势,其中年为79.61%,虽然短期比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比-年水平更高,公司后续将更加重视应收账款回收,保障公司经营安全。

公司的费用率表现优秀。虽然公司费用额连年增长,但整体费用率较为平稳,年公司费用率略有上升,财务费用率稳定在0.5%左右。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强业务推广,销售人员增加、薪资增长和推广费用的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系内管理人员增加及受股份支付影响所致。

在研发方面,公司重点投入人力物力,提高研发能力,重视技术储备,持续提升研发人员的能力。至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连年增长,占营收比率稳健提高。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了14.38%。此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扩大了研发人员规模,保证了后续研发梯队建设的新生力量。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研发积极性,公司还针对研发团队拟定了股权激励计划。截至年,公司的研发人员达到人,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达到20.03%。研发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总研发人员的43.28%。

公司积极寻求产学研多维度交互发展。为了保持研发技术优势,公司设立了北京航天宏图研究院,并在西安、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此外,公司积极促成产学研一体化,与各知名高校在课程共建、产教融合、算法共研、人才培养、二次开发大赛进行密切合作,并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研发合作。截至年,与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已达多所。

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可观的科技产出。公司近年来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年年报显示,公司新增发明专利36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项。公司知识产权总量较为可观,在市场竞争中,为公司筑起深厚的护城河。

公司订单逐步拓展到下沉市场。因为卫星应用行业的特殊性,公司采用“自上而下推广”销售模式,具体体现为公司先向国家相关部委或军委机关推广产品或服务,以国家级应用为基础,自上而下逐步向省、市、县推广。公司的前五大客户皆为国家相关部委或军队部门,营收占比较高。近年来,公司努力推进市场下沉,努力摆脱对国家部委等客户的依赖,促成订单多样化。已在全国主要省市设立分支机构,覆盖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大区,按照总部、大区、省办、城市节点四级管理体系进行分级管理,并持续加快营销网点布设,将成熟的应用成果以产品化、服务化模式,复制延伸至地、市、县。截至年底,公司布局全国的营销分支已有63个。8至年,公司在迅速发展,营收爆发性增长的同时,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逐渐下降,已逐步占领地方政府订单以及民用遥感卫星领域订单等下沉市场。

股权架构稳定,股权激励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技术背景深厚。公司实控人为创始人王宇翔、张燕夫妇。截至年,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93%和18.84%的股份,且王宇翔先生通过持有航星盈创14.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公司1.97%的股权。航星盈创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成立于年,为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无实际经营业务,其普通合伙人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一王宇翔。王宇翔先生于年至今任公司总经理,2年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毕业于中科院遥感所,现任中科院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卫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协会理事等,常年深耕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和卫星应用产业化领域,曾被科技部评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公司于年、年先后完成第一期、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全面覆盖了总监级以上和部门核心人员,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捆绑,既调动员工积极性也降低员工流失的风险。年12月,公司以21元每股的价格向名激励对象授予了万股限制性股票,考核目标为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率和云业务的营收增长率,体现了公司的发展信心和发展方向。

在绩效管理方面,公司自上市后开始推行IPD改革,经过近两年CBB技术体制的持续推动,已建成标准化的基础研发环境构建平台、稳定可靠的通用业务支撑服务集、丰富多样的行业价值组件库。IPD助力公司完成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完善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的建设将为公司内部人才提拔、人才培养、员工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IPD的实施大幅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人均产值。截至年,公司人均创收61.8万元,相较年增长了54.31%,效率提升显著。(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行业机遇:多行业需求兴起,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政策不断推动,长期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当前仍处于航天密集发射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期间将计划发射几十颗遥感卫星。而遥感卫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地面基础设施建设也持续投入,根据主要行业部委和军队有关单位投资计划,领域内增量发展态势仍然将继续会保持,航天宏图由于本身的企业产品线完整、领域内经验丰富,业务量和市场强相关,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订单保持高速增长。

参考公司前期披露的公告,公司年新签订单21.7亿元,同比增长88.70%,年一季度新签订单5.98亿元,同比增长.14%。年全年新增订单及年一季度新增订单的快速增长为年一季度以及全年业绩打下良好基础。

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有望稳健增长

公司拥有顶层设计+地面系统建设构建产品成熟体系。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公司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自身具有同类卫星设计业务连贯性和互补性,进而在遥感卫星中游市场份额较高。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空间基础设施设计和研制、北斗三号地面运控系统建设、空间环境监测等。

公司成立以来承担了50+颗政府建设民用遥感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设计工作,在特种领域,航天宏图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升级换代,太空战略从对地观测延伸至对天观测、碎片监测、深空探测,产品线应用不断拓展。

PIE+行业产品线爆发正当时

PIE基础平台已从单一的工具软件发展成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数字乡村等十多个行业的卫星应用核心业务支撑平台,成熟营销网络体系推动遥感和北斗技术落地应用打开地方市场,公司重点提升了特种行业、应急管理等领域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遥感应用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在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下,遥感和北斗导航技术逐步在政府各类行业推广应用,公益级遥感应用逐步形成规模,20多个行业部委以及省级遥感应用部门都逐步在业务中利用国产遥感数据,开展规模化应用,北斗三号星座全球组网工作在年顺利完成,卫星应用产品化和业务服务模式已基本形成。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对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正在进行不断革新,遥感数据作为数据量大、信息熵高的对地观测数据,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为遥感和北斗导航技术等下一代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SAR卫星应用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公司正筹建SAR卫星星座,SAR遥感卫星可支撑无外部光源情况下全天候对地成像,可实现全链路无损数据获取,可满足自然资源的静态监测和动态监管需求,可应用于资源调查、减灾救灾、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公司还可以依托SAR实时数据源,在自主研发的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支持下,形成天地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为线上客户提供订阅制信息产品服务以及为线下客户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发挥公司在应用市场的优势,扩大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特种用户等行业应用市场收入。随着SAR遥感卫星数据分析应用的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SAR遥感卫星数据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参考公司年年报,据不完全统计,-年,SAR遥感卫星应用在国内市场数据产品的销售额约为近百亿元。

减灾应急领域政策不断推进,订单放量增长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表明了应急减灾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亟待解决。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批准设立了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的主要职责为编制国家应急预案和规划,推动预案演练;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我国应急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仅以应急管理应用细分市场为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消息,我国应急平台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亿级规模。

中央已经启动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推动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已经启动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为试点阶段,涉及个县;到年底要完成全国新华普查任务。

公司应急管理订单放量增长。公司推出的基于PIE平台灾害管理解决方案,风险普查、灾害预警、风险监测等多应用平台,综合应用遥感和北斗技术全面参与了我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项。截至年底,公司总计实施灾害风险普查项目个,涉及范围涵盖32个省份和自治区,已中标项目多个,中标额超过8亿元。在此基础上,公司致力于推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安全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公司已在几十个区县开展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服务。

军工领域应用多维化,军民融合政策打通市场

公司深入参与军工领域信息化建设。特种领域应用方面,公司推出了PIE平台特种应用版本,构建支持物理世界和赛博空间下多维时空信息汇聚、处理、分析、仿真于一体的智慧地球底座,业务范围涵盖航空/航天任务仿真和装备数字孪生、虚实交融环境构建、典型目标识别、知识图谱挖掘、智能分析预报、模拟训练推演以及指挥决策保障等内容。年,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连续中标成为多个型号和工程的总体单位,为未来的特种应用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国防信息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根据现有情况来看,我国国防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并未实现,因此“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军工信息化的投入高峰。国防信息化不仅表现为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更是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与军事思想的迭代更新,是继枪炮取代冷兵器、军队机械化之后第三次军事革命。

国防信息化的核心载体是C4ISR体系,卫星侦察识别系统作为整个C4ISR体系中的大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4ISR体系通过雷达、卫星、无人机等手段(ISR)解决敌我位置辨识,通过战术电台、数据链、自组网等通信手段(Communication)解决作战信息传输、交换、分发,依托计算(Computing)获取信息优势,通过指挥控制系统(ControlCommand)实现各种形式的作战应用,从而将战场透明化、可视化,实现作战优势。C4ISR系统能及时准确获取战场信息,分析处理后将指令经由可靠安全的军事通信网络传达到具体作战单元,从而形成完整的OODA(Ob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判断Decision决策-Action执行)信息闭环,支持侦-控-打-评的作战闭环。

我国国防信息化的预算持续提升。根据中研华普数据库显示,年中国国防装备领域投入约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亿元;5年国防装备总支出约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为30%。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占年国防装备费用(亿元)比例达到40%。未来10年国防信息化总规模有望达到1.66万亿元。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涉足军工领域,尝试把民营企业市场化的效率与十二大国有军工集团的技术专业性结合起来。中央颁布的一系列指导文件揭开了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的序幕,对民营企业融入军工产业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给传统军工行业灌入了新鲜血液。可以预见的是,国防军工领域的军民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然资源领域应用广泛,多维度共建新趋势

公司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技术按用途可分为:森林、水资源、湿地资源、草地资源等遥感监测、矿产资源遥感调查、生态环境修复监测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细分场景。公司通过对不同时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区域内自然资源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精准统计区域内自然类别和总量变化,同时建立评价体系,协助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工作的要求,让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更具操作性。“十四五”期间,根据“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公司已经完成了5米格网DEM全国覆盖,完成全国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市场规模累计可达到亿至亿。

乘风数字乡村政策,开辟智慧农业新理念

8年,国家提出了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公司针对数字乡村政策开发了智慧农业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融合遥感监测、精准气象、物联网监测、农学模型、大数据分析挖掘、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技术,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为农业从业者,包括农户、农企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农地信息精准管理、作物长势动态监测、精准气象格点预报、农业灾害预警防治、种植环境定量评估、智慧种植指导建议等服务,帮助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境遇,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智慧农业从量到质的转变。

云服务开拓增长新路径,中长期有望迎来商业模式升级

公司在核心产品PIE体系上,依托于行业应用的丰富经验和数据多年积累,衍生出数据云服务,推出PIE-Engine,提供监测分析、数据挖掘等增值服务,由数据服务切入数据源,向Saas模式转变,持续加大Saas占比。

基于云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遥感应用市场。公司通过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应用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平台企业服务、大众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公司的云产品,在行业基础上深挖用户需求,目前已经运用在多个领域。公司大气海洋、水利环保、民政减灾、国土测绘等行业卫星应用的核心需求,结合遥感技术与行业应用服务,运用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向政府、企业提供多端“遥感+行业”SaaS应用服务。

PIE-Engine遥感云平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依托云平台基础环境,对PIE各产品及多项行业应用成果进行标准化集成和运行,在线提供多源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遥感数据生产处理服务、遥感智能解译分析服务以及面向行业的SaaS应用服务,挖掘海量遥感数据价值、助力遥感应用产业化发展。公司研发了多款云平台以处理不同类别的细分场景:集成了空天信息专业处理平台PIE-EngineFactory、时空数据实时分析计算平台PIE-EngigneStudio、人工智能解译平台PIEEngineAI以及智慧地球可视化终端PIE-EngineEarth。

云服务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公司持续加大云服务产品线研发投入和推广力度。在B端,公司面向电力、保险、农业等商业公司提供了SaaS服务,面向政府客户,推出城市遥感监测云平台,可满足城市治理需求,目前该平台已陆续与鹤壁、嘉兴南湖、黄冈、佛山南海政府签订整体合作框架意向协议。在C端,公司也在积极开发大众市场应用产品,通过PIE-Engine平台高效的云计算和集成处理能力,面向大众提供服务。提供气象灾害预警,空气质量实况、疫情监测报告实时支持,为大众健康状况,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参考前文的行业机遇分析,我们认为公司基于遥感和导航卫星应用技术是可跨行业跨场景应用的通用技术,短期在特种领域和减灾应急场景下迎来需求爆发和应用普及,中期以实景三维中国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应用和数字乡村等需求有望接力,中长期向B端和C端遥感和北斗应用拓展,有望迎来云服务商业模式升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