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7日晚23时,第七份四川泸定6.8级地震次生灾害风险遥感监测报告已经摆在了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桌上。自“9.5”泸定地震发生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分昼夜、全力运转,为抗震救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我们一刻也没停歇,因为有着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如是说。
四川人对地震并不陌生。龙门山断裂带复杂的地形地貌在给四川增添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埋下各种地质灾害隐患,屡屡给四川人民带来无尽殇痛。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科研20余年来,许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历次地震抢险中逆行而上,从未缺席,这次也不例外。
盯紧震区防灾害科学预测强应对
9月5日遽发的泸定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导致重灾区大量房屋损毁,多地处于孤岛状态,人员伤亡不明!地震灾情牵动人心,抢险救援争分夺秒。道路坍塌、滑坡堵江,科学指导防灾减灾更是刻不容缓!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操盘手”,许强一方面迅即派出专家赴受灾现场排查隐患,另一方面调集精兵强将组建震后遥感应急解译团队,为救援抢险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他带领团队充分利用长期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以及通过对近年来全球十余个强震诱发地质灾害数据的深度机器学习所建立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对泸定6.8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科学分析预测,于地震当日对外发布《四川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相关成果被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作为指导前线抗震救灾的直接依据。通过动用各种力量,从各种渠道收集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数据,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解译和分析研判,紧急比对震前光学卫星影像和震后无人机航拍影像,对磨西镇、湾东河流域、王岗坪乡等地震重灾区房屋、道路损毁情况开展应急遥感解译,为前线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撑。
四川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
5日晚20时,四川省水利厅紧急发布灾情通报:大渡河一级支流湾东河已断流近6小时!据当日遥感卫星影像分析,地震造成大渡河支流湾东河湾东村上游1.4公里处发生3处山体滑坡,其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下游有村庄2个,水电站4处,但滑坡规模、堰塞湖方量等信息不明,严重影响了紧急救援和后续防灾工作的开展。
许强组织团队迅速对堰塞湖开展重点分析解译,根据航拍数据显示,该区域山体滑坡最大堆积区面积0.11km2,堰塞湖水体面积约0.03km2,证明3处滑坡均暂未造成大规模堵江。许强同时提出警示,由于震后坡体和沟道内都存在大量松散物质,未来几天如果出现强降雨,可能造成二次堵江灾害,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