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方志魅力西三旗京北新街区海淀新门户

来源:遥感 时间:2023/5/16

这是海淀·故事第篇文章

西三旗,地处海淀东北部,因明代驻军而得名,由西三旗街道和东升镇部分区域构成,面积14.73平方公里,南接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北临未来科学城,西连大上地和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北京市“三城一区”重要衔接区。区域内有地铁8号线、13号线、京藏高速(G6),紧邻北五环和京新高速(G7),便捷的立体交通能够快速链接多个城市功能轴带。

历经几十年发展,西三旗已由传统的农村地区逐渐崛起为新兴城区。截至年12月,地区实有人口13.2万人。

区域内科技、智力资源密集,驻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拥有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佰能光电技术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

西三旗东与东小口森林公园毗邻,南邻清河,与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隔河相望,科技与生态优质资源叠加,具有创建一流的科技创新、宜居宜业新街区的巨大潜力。

在这里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市聚焦四个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海淀区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打造新型城市形态。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西三旗从北京城市发展新的战略规划出发,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用力,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按照“产城融合、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建设思路,统筹区域城市空间资源,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将西三旗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汇集、高端产业引领、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宜居宜业的“京北新街区、海淀新门户”,西三旗将成为东与奥林匹克功能区相互融合,西与大上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东西对接,北与昌平未来科学城遥相呼应,南与中关村科学城南区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策源地。

建金中心

在城市总体布局上,重点构建“两园、三轴、两带”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两园”,即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和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研发服务综合区。“三轴”,即沿西三旗东路建设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创业发展轴;沿西三旗南路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发展轴;沿建材城中路-黑泉路打造生态景观轴。“两带”,即沿京藏高速(G6)建设科技金融、商务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带;沿清河两岸建设滨河生态景观休闲带。

以“两园”为载体,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和大上地产业带,加快建设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打造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未来汽车、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链。构建集总部办公、开发设计、高端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建设的新高地,促进区域产业的高端化、服务化、聚集化、融合化、低碳化。

西三旗公园

以“三轴”为框架,构建“内部循环、外部畅通”的交通路网,加快实现西三旗“十横七纵”的总体路网布局,构筑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快速通道,着眼新型城市形态功能定位,高水平建设城市中心区、城市广场、城市建筑等一批精品力作,提升区域城市空间形象。

以“两带”为重点,推进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绿道网络和主题公园建设,沿清河两岸打造集公园绿化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景观长廊。依托京藏高速(G6)现有文化教育、服务资源,建设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金融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带。

清河北岸西三旗段

同时,围绕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大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发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载体作用,注重文化活动多元化、文化品牌本土化、文化团队特色化,努力打造“旗”文化、家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四个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金隅智造工场:

绿色智慧人文

金隅智造工场是由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与海淀区政府联合打造的以智能制造为主要产业聚集方向的存量工业厂房改造升级项目。

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距离北五环4公里,距离最近的育新地铁站1.4公里,周边多条公交线路到达,比邻京藏、京承高速,首都机场半小时车程,交通便捷。

金隅智造工场

金隅智造工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超低密容积率、5万米生态园林式景观,打造生态级智能制造企业建筑群。金隅智造工场打造了北京稀缺的LOFT办公格局,通过对建筑的创意立面设计,为企业提供专属展示界面,6-9米超高挑空框架结构、灵动舒畅,充分满足入驻企业对创意办公空间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金隅智造工场通过对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西三旗厂区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利用,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园,同时保留部分龙顺成家具生产及展示功能,兼顾发展以龙顺成家居体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金隅智造致力于打造建立绿色、智慧、人文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枢,充分利用北京市的产业及人才优势,挖掘科创人群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富有创意地改造现状工业遗存,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吸引并聚集国际著名智能制造企业,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制造基础保障设施”等智能制造高端产业为聚集的智慧、绿色、人文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枢,搭建智能制造研发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前行之路电力十足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自动化与信息通信、高电压与输电线路、配用电与计量、新能源与电工、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建院六十余年来,中国电科院肩负着促进电力科技进步、为电力工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作出了积极贡献。围绕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省部(行业)级科技奖励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项,出版专著部,发表学术论文篇。

中国电科院拥有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国家电网计量中心,构建了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并在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建成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和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具备完善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试验检测能力。

走过六十余年的光辉岁月,今天的中国电科院依然风华正茂;承载着六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今天的中国电科院正意气风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进的坐标已经确立,梦想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一段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

遥感使地球更美好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及其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商,年6月在北京中关村成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遥感卫星运行与测控、遥感大数据获取及其产品开发生产、遥感大数据综合应用与服务等为主营业务,拥有国内外知名的北京系列遥感卫星及其应用服务品牌。

成立之初,在科技部领导、北京市主持下,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组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计划联合支持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项目,成功探索市场化运营服务的民用航天产业化发展全新机制,建成我国第一个由企业运控的遥感卫星天地一体化服务系统。

公司自主投资建设并运行、由3颗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组成的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我国民用航天领域第一个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于年7月正式面向全球提供商业服务,具有国际先进的遥感卫星运控及应用服务能力。

成立以来,坚持“专注专业领先、融合差异领先”的理念,在遥感卫星应用领域形成规模化产品生产加工、定制化应用软件开发、多技术融合应用、大型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服务等能力,首创区域政府服务长效机制,成功为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城市精细管理、应急响应等领域提供遥感综合应用产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应用服务

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亚洲、欧洲等测控接收一体化的国内国际地面测控站网,形成以新加坡为国际总部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遥感数据产品已连续多年出口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平台优势,建设北京创新研究院及亚洲、欧洲等海外研发中心,并与国际上先进的卫星技术公司及相关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

遥感使地球更美好!明天会更好!

枫丹丽舍社区

今日的西三旗人,秉承新发展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明确“京北新街区,海淀新门户”的两新定位,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街,具有一定影响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街,国家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验街”的三街目标,加快推进建设智慧、人文、幸福西三旗的三大任务,奋力开启地区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科技之梦、创业之梦、人文之梦、绿色之梦、健康之梦”,正托起西三旗新一轮的发展梦想,勾勒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编辑/李敏

审校/冯焕丽

更多海淀方志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