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市场 >> 正文 >> 正文

从院士天团回看2021空天产业热点年

来源:遥感 时间:2023/5/16

产业融合、院士经济等思路日渐清晰,空天科技下一个十年的产业逻辑或将迎来质变。

撰文

泰伯网沐子

编辑

鹿野

中国航天大会、WGDC大会、云天大会、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第四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百度世界大会与AI开发者大会......

回顾空天科技领域院士、学者们的参会足迹,深度跨界融合成为学界提及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之一。

一方面,业内熟知的华为、腾讯、百度、大疆、吉利等企业跨界融合正在迅猛崛起,将空天科技引向智能化时代。而另一方面,元宇宙、碳中和……为空天科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两院院士的眼中,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等正在诠释技术迭代,也是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一条清晰的递进线。

而年也成为空天信息产业近几年来较为活跃的一年。“星辰大海”浩瀚蓝图之前,通导遥一体化或将在升级到智慧化阶段后,呈现出更大的溢出效应。

“大测绘”,通导遥一体化

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要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

以天空地对地观测与北斗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纳入信息基础设施的趋势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认为,测绘地理信息已经进入了更广阔的“大测绘”领域,即涵盖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基于高精度时空大数据的公共安全服务等。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将近颗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于去年11月表示,包括气象、海洋、陆地资源、环境探测等对地观测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以及地面系统相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对地观测系统,在调查资源、监测环境、防灾救灾、预报天气、监测海洋、研究气候变化、服务于智慧城市、保障农业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这也印证着,航天经济的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

李德仁院士认为,未来中国至少有5个万亿元产业和航天经济有关,但所谓的“航天经济”并不仅仅是发射几颗卫星那么简单,而是要有相关的配套产业支撑。其中包括“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城市运营大脑建设”“机器人、自动驾驶相关应用”“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

产业链条延伸,测绘市场的体量也因此更正迭代。李德仁院士指出,目前整个新基建大约是40万亿的市场体量,测绘在其中至少应该创造5万亿。

不过,谈及未来发展趋势时,李德仁院士认为,“当前,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各成体系,导致信息分离、服务滞后,应建立一个通导遥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使天上的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应连成一张‘互联网’,让系统联通、时空融合、服务畅通,服务要做到实时定位、导航、遥感和通信。”

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呼吁,中国的航天工业应及时转型,占领产业制高点,为人工智能的中国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奠基工作。

拓展实时、高精度应用,5G/6G不能少

即便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占我国发射全部卫星数量1/3左右,但其在通导遥一体化中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肯定。

相对于遥感数据的获取速度,其快速智能处理和服务能力仍严重滞后,海量数据堆积与有限信息孤岛并存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实时化、智能化、知识化为特点的智能化测绘新时代,如何实现卫星影像空间感知和空间认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和更智能的手段,获得更精准的处理结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去年,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牵头完成的“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年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为遥感数据的智能处理和广域服务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牵头成立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期待依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联合头部遥感高校与遥感龙头企业,在智能遥感开源生态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不可否认,我国在轨卫星数量逐年递增。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无线定位领域学科带头人邓中亮介绍,通信卫星在其中占比近19%。

眼下,王建宇院士认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将会使互联网的数据传输从目前依赖海底电缆转向卫星通讯。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下,卫星通信自身也在同步产业融合需求拓展边界。

“我们的5G领先,不代表6G也能领先”。李德仁院士直言,提供全球全覆盖的空天地服务,走向更泛在的6G,要抓紧攻关和推进卫星互联网。

抛开6G,李德仁院士强调,即便我国在5G建设上领先,国内的元器件、核心芯片依然薄弱,典型示范应用不够,如何突破应用、如何降低成本都是5G需要面临的问题。

在更完整的通导遥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中,还涉及到“北斗+5G/6G”。

在去年服贸会“数创未来高峰论坛”上,李德仁院士表示,5G、6G技术,以及“北斗+”和“+北斗”代表着从传统经济走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必需新型基础设施。

李德仁院士还透露,目前是实现数字经济的起步阶段,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多位院士已经联名提出建议,将高精准定位系统纳入机场、火车站、医院、学校的运营、管理,以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突破技术障碍,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突破管理方面的障碍,需要展开试点,以及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给予支持。”

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

谈及6G,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指出,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