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市场 >> 正文 >> 正文

激光雷达,诸神混战

来源:遥感 时间:2023/5/16
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71.html

3年前,一个工程师穿梭在各家激光雷达CES展台,他用黑色风衣把身体裹住,看起来毫不起眼。

但没有人发现,他的风衣是一种类似天鹅绒布的质地。

这种黑色布料并不特别,但却是检测激光雷达反射率的最佳利器。有时候,稍微退后几步,某个公司的产品就可能丧失对他位置的把控。他狡黠一笑,一天下来有了判断后,就回去写报告了。

这便是激光雷达市场最有趣的地方:

技术在这个年轻产业仍具强大把控权,这便使得有意义的竞争无处不在。

疫情三年,我们无法近距离观察到工程师眼中的“不服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世界在保持沉默。

这场激战,开始在地下硝烟弥漫。

一边,激光雷达头部企业明争暗斗,抢食订单:量产最早的速腾,吃下了几十个车型,曾一度风头无两,也脚底仍有踏坑风险;

而凭借产品能力,慢一拍的禾赛迅速后来居上——靠理想车型疯狂上量后,年,又把至少5个定点收入囊中。

同时,他们也是最快沿着Vcsel+Spad(这里简称VS)这条黄金技术路线产品化的团队之一。年发布的FT,就是一颗以VS打底的补盲雷达。

FT图片来自:禾赛科技

另一边,因车规与性能迟迟难以平衡,激光雷达上车之路远未闭合,新晋团队随时猛插一脚。

海外,luminar终于熬过5年在沃尔沃新车型上见到天日,宝马将年车型交给了Innoviz。还有诸多车厂选择了保守方案——继续信任法雷奥。

而国内,年成立的北京的一径与探维科技出货量迅速提升,后者的清华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激光雷达项目背景不容小觑,成立不到5年,已拿到车厂定点。

最值得注意的是,喊了至少5年却迟迟未见动静的FMCW测距技术路线,冰封之下终现裂痕:

年,拥有苹果传感器团队背景的AVEA,向部分客户公开了如巴掌大小的完整样机,国内有车厂则给出了“效果十分惊艳”的反馈。

而出身于MIT相关实验室团队的“摩尔芯光”们,则是这个领域最有潜力的中国团队之一。业内都很清楚,MIT是研究FMCW技术最早且最顶尖的机构之一。

当然,还有被所有人忌惮的华为,这是一个我在每一个场合都能听到的名字。

他们虽然像是在“小睡”,但在两个将要量产的车型里已看到96线激光雷达的身影,其中一个还是新势力。

年,物理世界处处受限,但由金钱和技术主宰的汽车元器件市场却在加速流动。旧人还在对外输出“格局已定”的结论时,新人,却猛地踢开了大门。

一、苹果的指引

“可惜啊,如果AVEA是家中国公司,那真的不知道禾赛和速腾,能不能睡得着觉。”

给出这句评价的是一家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前线人员。这也是我在年第一次听到,有人毫不吝啬自己对竞争对手的赞美。

也许,这真的如同一位看过样机的车厂人士所透露,如果AVEA的性能真如B样所示,那么市场要变上一变。

“比某三字公司看得远,还比它看的清楚,价格还比它便宜。这家三字公司是现在量产激光雷达性能综合看不错的,但比它都好,很可怕。”

在过去5年里,号称能做FMCW激光雷达的国内外创业公司,如过江之鲫。

他们都打着类似于“完败TOF测距法”“真正上车之王”“把庞然大物缩成一枚芯片”的旗号,努力说服着投资人与市场。

其中,便有从苹果神秘且庞大的汽车项目SPG(前身就是著名的Titan)走出的AVEA。

他们的创始人SoroushSalehian,曾在苹果SPG领导着一支传感系统产品团队。而这支团队,便是AVEA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他还曾经领导过一支斯坦福工程小队,为某个遥感卫星项目开发软件平台。

(非常有趣,这里插一句,你会发现做激光雷达厉害的团队,都或多或少有着航天背景。)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至少在创新上,“苹果”二字就是一种说服力。

譬如,他们把激光雷达做进iPhone里,为Vcsel技术路线添置了一把火;再譬如M1芯片,展示了绝对顶级的集成能力。

你甚至可以猜测,苹果汽车的激光雷达路线很可能就是FMCW。

年年底,在一个激光雷达论坛上,大家听得昏昏欲睡。AVEA的中国市场总监上台,从口袋里看似随意掏出那块如U盘大小的收发模组,一边展示一边得意地宣布:

“还有很多人觉得FMCW早,但我想说,真的不早了。我们已经量产,年的车型项目里就能看到。”

下台后,他一下子就被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种景象在疫情后就几乎很难见到了。竞对、车厂和投资人眼中有惊疑也有揣测,但没有人,不是贪婪的。

二、“多普勒”的希望

FMCW猛攻的,便是现有市场的统治者——TOF(TimeofFlight)激光雷达,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激光测距思路。

后者,我们已经过于熟悉——“双手搓动一支笔,以这支笔杆为核心打出无数光点,它们击中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便可计算你与墙壁的距离”。

而FMCW技术,则取决于“光波”运动的频率。

一个人站在铁轨旁,听着火车从远处低低的轰鸣,随着距离变短而愈加尖锐。而火车呼啸而过、越驶越远后,声音又重新进入“男低音声域”。

这对应的,便是声波由长至短,再变长的频率变化与位置变化。

没错,这便是多普勒效应的经典证明案例。法国物理学家更是利用它找到了恒星相对速度的测算方法。

而大家熟悉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便是利用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典型硬件产品。能够获得“速度”信息,是它的一大特点。

因此,简单理解,市面上大部分FMCW激光雷达,就是给传统TOF雷达,套上了一层“多普勒效应”的工作原理(所以,这里不涉及到扫描模块的技术之争)。

那么替换传统TOF路线最具诱惑力的理由,便至少有两个——

首先,每一个3D光点都多了第4维“速度”坐标,所以又称4D激光雷达;

其次,这些“光”在调频(FM)控制下,更善于寻找同类,对阳光、人造光和其他车上激光雷达发出的“噪音”则置若罔闻。

其中,AVEA对FMCW激光雷达具备的速度优势,形容很妙:

在它的眼中,如果说静止的树木、道路与红绿灯的轮廓都是黑白的世界。那么一旦发生移动,在一个黑白世界中,行进的车辆与横穿马路的行人,则是一片色彩纷呈。

FMCW激光雷达

实际上,支持者们一直鼓吹的“FMCW激光雷达能看到更远的移动物体”,就建立在“速度”坐标的基础上。

譬如,所谓“米探测范围”,并不意味着,它能在米开外用密集的光点云,打出一辆车的清晰轮廓。

相反,一个动态物体,或许只能被FMCW激光雷达打上两个点。但即便如此,叠加的速度信息,便能判断出它是行驶车辆还是行走的人。

而在隧道里,即便GPS失效,但FMCW激光雷达在已知每个点的速度和位置,及车的行驶速度下,就可以推算出自己的定位。

这样类似的案例极多。

可以说,“速度”坐标,至少对于做自动驾驶算法的工程师们,具备极大的诱惑力——

“测距不够”、“点云膨胀”及“虚点假点”,是他们吐槽激光雷达的常态。

如此优秀的实用性优势,让FMCW激光雷达全球创业公司,在5年里诞生超过20家。其中就包括年被通用收购的Strobe,以及年被自动驾驶巨兽Aurora收购的blackmore。

当年,通用CruiseCEO甚至发博表达了对Strobe的期盼:

“如果Strobe能把整个传感器压缩为FMCW芯片,将会把自动驾驶汽车每台激光雷达的成本砍掉99%,它将彻底改变整个行业。”

然而,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创业,也就没有太多价值了。

三、众人才能拾柴

5年里,远不止AVEA、Blackmore、Strobe以及VoyantPhotonics这些国外公司募集到大量资金。国内创业者也加入了FMCW鼓吹大军。市场结果,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天然差距。

截至目前,至少有两家早期中国FMCW激光雷达公司濒临倒闭,其中一家还在艰难融资;而车厂供应名单里,还是TOF的天下。

年,TOF技术路线代表企业Aeye的CEO,还专门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文章,从各技术维度来揭露FMCW的“真面目”。其中一点,就提到FMCW欠缺成熟的供应链:

“从历史上看,一项独特的颠覆性制造技术,必须有10倍的技术收益,才能抵消一个拥有强大供应链的产品。”

没错。如果你曾见过一些创业公司的FMCW样机,或者在PPT上看过他们的产品图样,可能会生出一种类似的感觉:

粗犷且笨重。

重达5公斤以上,跟蜂窝煤一般大小的铁疙瘩,不仅与汽车市场的风格有些出入,还跟“把所有器件全部集成在一枚比巴掌小的芯片”的许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本质上,他们是拿来光通讯的组件做了拼装,因为FMCW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与光通信产业的核心部件高度重合。”

一位产业人士指出,中国公司做FMCW激光雷达芯片的好处与坏处,都藏在供应链里。

好处是,FMCW需要的激光器等若干组件,很容易在光通信行业里找到,做原型机开发可行性非常高。

甚至于,这里面绝对蕴藏着一条未来不可估量的激光雷达光芯片产业链条;

但坏处则是,它们是为光通讯产业而生,而非听命于由消费者主导的汽车市场。

很容易想到,缠在电线杆顶上那些5G基站盒子和电缆,做成傻大粗的模样并不会招致反感;但精密稳定如汽车和半导体,却很难。

对FMCW激光雷达的规划,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台设备,而是一枚几毫米大小的芯片。

因此,创新到底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不敢冒然前进。

回看大跨步如AVEA,有两点绝对不可忽视——

首先,他们的工作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海外硅光芯片供应链上。从设计、前端研发、晶圆厂再到模组集成缺一不可。

“硅光芯片的根儿在MIT,但整个产业的繁荣是供应链拱起来的。所以,前几年在国内谈FMCW很不现实,产品体积和成本都大地要死,因为你连核心器件都买不到。”

一位硅光产业人士很唏嘘,如今国内硅光产业链有隐隐起势,但还不够,很不够。

其次,他们与车厂,以及德国日本Tier1一起秘密研发超过3年时间。漫长的沉默背后,是后者愿意从底层算法和二次开发层面,提供最大的支持。

因为使用FMCW,可能意味着对TOF激光雷达算法的推倒重来——

把原有算法积累抹除,解绑与TOF的长期经验磨合,不是每个车厂都能做到的。

“这是在变相要求传统车厂以开放心态提升实力,但对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则是个不可错失的好机会。”

四、巨头的优势

把激光器件“焊”在一枚芯片上,这个过程必然要用到一项关键技术——

硅光子芯片。

几十年来,科技巨头们其实一直在利用光子的力量。通过几千米的海底电缆,我们可以轻易把数据从太平洋对岸的服务器,传至中国西部某个大型数据中心。

但一开始敢把这种技术直接“搬”到数据中心内部,甚至于一枚芯片上的,只有在21世纪初才发力的半导体巨头。

然而,直到年左右,受到“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连接瓶颈”和“摩尔定律死亡论”的牵引,这项技术才真正受到产业重视——

如果在一枚芯片上,用光介质而非电子来传输数据,那么,将有远超10倍的速度、功耗与成本优势。

譬如,台积电与第二梯队晶圆厂格罗方德,在年后,开始大肆宣传在硅光子技术上的动作。

“激光收发器件集成在光芯片上,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扫描部件,还是要用电信号。因此,怎么把用电的器件也放在光芯片上,才最关键。”

一位硅光产业人士指出,即便强大如AVEA,把收发、光学模组缩成了U盘,但整个激光雷达,仍然光是光,电是电。

“大家还在探索,如何把光和电信号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实际上,有能力把光电区域都堆在一块板子上,目前,全球有且只有一家公司——18年前就开始研究硅光子技术的英特尔。

因此,这也是我之前撰文一直强调,在英伟达上车、外界普遍看衰Mobileye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小看这家英特尔子公司。

Mobileye在年初公布FMCW激光雷达原型时,声称自己是真正的“Lidar-on-chip”。其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便是背后英特尔独有的硅光制造技术。

而处于晶圆厂第二梯队的格罗方德,在年收购IBM相关硅光业务后,在今年7月,才宣布开发一种新硅光子工艺,并得到了高通、英伟达在内的巨头支持。

只不过,诸如Mobileye这类公司的最大缺陷也是巨头的通病——缓慢且傲慢。

很明显,中国创业公司在竞争意识上一直要快很多。特别是年以后,归国的FMCW芯片顶级人才也陆续回国。

很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几家拿到融资的中国企业,与Mobileye研究FMCW的团队,有着共同的MIT实验室背景。

我们顺手去扒了一下创始人们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FMCW与相控阵技术论文,发现不同团队的成员名字,的确在多篇论文中穿插组队出现。

另外,加上中国光芯片供应链的加速之势,这时候FMCW激光雷达的再次腾空,便再次有了创新的沃土。

“无论TOF还是FMCW,终极目标其实殊途同归,就是把所有器件全放在一枚芯片上。无论可靠性还是成本,都将是最无敌的。

“但无疑,至少当下,AVEA让所有做FMCW芯片的公司,都看到了希望。”一位硅光产业人士指出。

五、谁行谁上

“年,产业里还在讨论和批判上车的那些’装饰品’。但今年一下子就感觉,讨论Vcsel、Spad还有FMCW成了大势。”

一位长期奔波在江浙沪一带的从业者感叹,今年一个小小的激光雷达论坛,就挤进了上千人,满眼都是Vcsel和FMCW,他还纳闷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小众市场。

“以前去ADAS会场才有这么多人。”

只是,无论把技术路线说得多么溜,车厂的诉求永远简单且当机立断:

性能好,过车规,量产,再便宜,再小;再便宜,再小……

你会发现,~年的车型,尽管很多激光雷达合作研发周期超过3年,但车厂旗下品牌琳琅满目,依然处于见异思迁的不稳定状态。

事实上,在当下,顶级TOF企业研发部门的秘密武器,并不输FMCW的原型机。在后者谋求量产和上车的时间里,TOF们也在加速狂奔。

“某家公司的量产TOF已经非常棒了,但他们下一代能塞进某个‘缝’里,你能信?”

一位车厂人士指出,如今上车的激光雷达体型还是被嫌弃很大,为了给这些头顶、保险杠里的雷达做清洁就很麻烦。

那么,小到省去这个步骤,他透露,已经有公司做到了。

此外,各家的下一代都在瞄准Vcsel+Spad,几乎是分秒必争。但有趣的是,做集成的开始瞄准更小的模组,而模组供应商在瞄准更小的芯片。

野心,正在沿着供应链往上爬。

两种芯片的流行,正在催生更加细分创新器件创业者的诞生,譬如Spad赛道就有识光芯科等海外背景天使团队在迅速崛起。

以此判断,愈加细分的市场,将会导致商业模式与竞争阵营再次发生变化。而这,将是后话了。

本文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