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注重卫星遥感在海洋固

来源:遥感 时间:2022/6/24

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出现、强降雨不断突破历史极值、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拖住气候变暖的脚步,需要把目光转向“它”的源头——温室气体。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在新的能源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之前,将大气温室气体转移到地球其他圈层,也是缓解温室效应不可忽视的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说。

  在总的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一半。潘德炉介绍,“发展固碳技术,是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承担国家减排责任的一项有效举措。”

  据统计,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有50%停留在大气之外,其余的都被海洋和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吸收。然而,相对于较为成熟的陆地生态系统观测而言,潘德炉认为,由于海洋观测资料的缺乏,其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全球海洋储藏了约38万亿吨碳,是大气圈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的19倍,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三分之一左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碳排放。

  “不仅仅是因为海洋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海洋固碳技术的开发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潘德炉说。

  目前有关陆地方面的观测方法已相对成熟,陆地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也早已引起了广泛   潘德炉认为,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海洋二氧化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监测上大有作为。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持续、大范围海洋观测提供了可行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走航式观测,卫星的持续观测优势明显。利用卫星观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大范围区域的观测任务;同时,卫星具有持续运行、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能够在短周期内实现对同一区域的重复观测,这样就解决了传统观测获取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难题,为分析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稳定的数据支持。

  “中国海洋国土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对中国海域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监测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潘德炉说。

  目前,我国建成了一套集现场观测、遥感监测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中国近海海-气二氧化碳通量遥感监测评估系统”。该系统已在国内多家海洋业务中心运行应用,为海洋部门二氧化碳业务化监测提供了服务,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有关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话语权。

END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王玫珏。

海洋知圈知晓海洋;探知海洋拓展海洋知识视拓展海洋知识视野;引领海洋科研前沿;

与您分享海洋知识圈,

打造海洋知识服务平台!与您分享海洋知识圈;

打造海洋知识服务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