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草原解

来源:遥感 时间:2023/3/27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年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北方民族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料记载的短缺,北方民族考古发掘研究对于复原北方民族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成立60多年来,作为内蒙古地区考古学研究的主力军,在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北方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研究、历史时期中原政权在内蒙古地区的行政建制探考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十三五”文物考古成就

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发掘是对草原文化的深度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阴山山脉东段北麓的北方草原地带发掘的化德县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命名为裕民文化,年代范围在距今至年之间,是内蒙古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址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额尔敦山石构墓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址瓮城内出土玉刀

为落实国家文物局重大考古项目《考古中国——河套地区史前聚落与社会》课题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水河县岔河口遗址、后城咀石城址、凉城县板城遗址、准格尔旗城塔古城遗址、石口子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南流黄河两岸地区开展了区域性龙山文化专题考古调查等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陆续开展的石构墓遗存调查与发掘工作,对北方草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跨越战国至西汉早期,具有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为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为配合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额济纳旗大同城遗址的保护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3座唐代边城均进行了试掘。土城子古城的北城考证为唐代单于大都护府治所,是唐朝设置于漠南地区管理北方游牧部族的最高羁縻机构。对新忽热古城的发掘,初步证实该城址为唐王朝设置在阴山山脉以北的横塞军军城,但由于其地不适合农耕,与河套三受降城难以形成呼应之势,建成不久便遭废弃,成为唐王朝边防决策失误的历史见证。

准格尔旗脑包湾陈氏家族墓地地处库布其沙漠东北缘、黄河南岸,北距十二连城古城约1.3公里,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各类遗物余件。根据墓志记载可知该墓地为唐代陈氏家族墓地。十二连城古城曾为唐代胜州榆林县城,胜州的治所也设在城内,陈氏家族墓地即是该城外围的一处墓葬区。这批墓葬由西向东、由南向北依次排位,墓葬结构多样,规格悬殊明显,反映出家族成员之间的身份地位存在差别,为研究唐代胜州社会历史、颍川陈氏的迁徙流布及葬俗葬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出土泥塑人头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持续开展辽上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再次确认辽上京皇城营建之初,是以东为朝向进行规划布局的,确认了金代对辽上京的沿用和改建,揭示了从辽代都城到金代地方城的沿革情况。搞清辽上京遗址的建筑布局和历史沿革,是对我国城市考古的重要贡献,有助于了解辽代早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独有的建城理念,更好地阐释草原文明,同时也为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展示资源,为辽上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入选“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墓葬周边持续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基本弄清了贵妃墓园的平面布局关系。据墓志可知,墓主人为辽圣宗贵妃萧氏,其父为隶国舅少父房的萧排押。萧排押在《辽史》有传,为辽宋战争的名将。贵妃墓出土的大量瓷器以定窑与越窑为主,这些瓷器的最大特点是口、足部分多加金、银包饰,是出土辽代釦器最集中的墓葬。贵妃墓还出土了金花银冠、金花银靴、银框青玉捍腰等契丹贵族最高等级的衣着用品。

持续开展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发掘蒙古国和日门塔拉城址。蒙古国和日门塔拉城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杭爱山脉东段北麓,由东西相邻、结构相同的3座城址组成,俗称“三连城”。每座城址均由城墙、环壕、角台、门址及城内建筑台基组成。对Ⅱ号城址中心建筑台基的发掘表明,其由台体、西侧斜坡踏道、东踏台、东侧南北向斜坡踏道四部分组成,台体四周存在由大型柱洞组成的柱网结构,是回廊式结构的大型礼制性建筑。

和日门塔拉城址是一处具有浓厚礼制性特征的匈奴城址,有专家认为就是《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匈奴举行祭天活动的“龙城”。该城址的发掘,对匈奴政治地理结构、社会形态及宗教礼仪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日门塔拉城址考古发掘项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外国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年文物考古新成果

毋庸置疑,年早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制度的同时,内蒙古文物考古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推动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乃仁陶力盖遗址聚落布局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乃仁陶力盖鲜卑墓出土陶罐

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包青川为执行领队发掘的镶黄旗乃仁陶力盖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裕民文化遗址。该文化人群以采集、狩猎为主,兼有少量的原始种植业。根据动物种群推测,当时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森林、灌丛草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裕民文化的认识。

继续开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史前聚落与社会》课题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曹建恩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了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遗址,清理出较为完备的瓮城、城门、马面、瞭望台等防御体系,确认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石城遗址,属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以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为核心,大河套地区在龙山时代进入“古国”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城布局体系,其中后城咀石城址属于石峁“都邑”之下的次一级中心城邑。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下田家营子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

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红星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的克什克腾旗下田家营子遗址,与曾经发掘的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关东车遗址相似,是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年代不晚于春秋中期。夏家店上层文化是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流域、老哈河流域的一支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以往有关该文化的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哈河流域,对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研究较少,下田家营子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西拉木伦河流域夏家店上层文化增添了新资料。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包图石构墓出土穿孔石器

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金松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了阿拉善左旗敖包图石构墓墓群,清理的两座亚腰形墓葬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属于典型的青铜时代特布希文化遗存。敖包图墓群也是目前已知该文化分布的最南界,丰富了对此类遗存年代跨度、分布范围、文化内涵的认识。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汉代古城出土“萬石”戳印陶盆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联合发掘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古城遗址,继年发掘之后,继续清理城址中部偏北处的大型夯土建筑台基。揭露出的整个夯土建筑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21米,夯台上主要结构为柱洞和沟槽。出土遗物有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等,与汉长安城内宫殿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当,显示出该建筑较大的体量与较高的规格。从出土器物看,该建筑使用时间为西汉早期偏晚到西汉晚期,最后可能毁于一场大火。从出土数量较多的黍子颗粒、陶盆“萬石”戳印和陶量等分析,该建筑疑为一座粮仓遗址,是较大规模的汉代单体夯台建筑,对研究汉代建筑技术、汉代中央政权对北方长城沿线地区的经略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经济形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宋国栋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的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清理的两座墓葬与漠北地区的匈奴墓葬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地表的圆形石头圈,墓坑南北向,棺头朝北,木棺用柿蒂形铁花装饰,随葬漆器、铁镞、羊骨等。根据两座墓的结构及出土遗物特征,初步将墓葬年代定为公元1世纪左右。该墓群是我国阴山以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学术价值大,本次发掘工作初步了解了该墓群的墓葬结构及丧葬习俗,为匈奴文化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

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平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的武川县坝顶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祭天遗存的空白。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八年(年),孝文帝拓跋宏在由平城迁都洛阳之前,于七八月间北巡盛乐及阴山地区,先后举行了“谒金陵”“行幸阴山,观云川”“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等活动,其中“行幸阴山,观云川”极有可能是指在坝顶遗址举行祭天活动。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董新林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发掘的辽上京城址,年重点发掘了皇城内的西山坡寺院遗址。寺院遗址由多组东向的院落组成,核心建筑位于西山坡制高点,包括以佛塔为中心的北院和以佛殿为中心的南院。对南院及院内3座建筑基址的调查及发掘,可知整个院落为东向,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廊庑围合,院落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二号建筑基址早晚期的柱网布局明显不同;一号建筑基址、三号建筑基址及两廊建筑基址,也均存在明显的多次改建遗迹。这些遗存间的变化,说明金代的寺院格局和建筑结构与辽代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增进了对辽上京皇城布局和佛寺布局及建筑特点的新认知,为研究辽金时期建筑形制结构、寺院格局和城址布局的演变提供了难得的考古资料。

内蒙古文物考古“十四五”前景瞻望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考古发掘与研究水平,丰富内蒙古古代历史的文化内涵、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用考古学语言叙述内蒙古历史,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中牢牢把握话语权,明确内蒙古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巨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考古工作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旨,以深入发掘独具北疆特色的草原文化为重心,紧紧围绕大兴安岭地区、西辽河流域、北部草原、河套、阿拉善五大区域,重点探究狩猎采集、游牧、农耕这3种古代生业形态的特点及转换关系,紧密围绕匈奴文化、鲜卑文化、契丹文化、蒙古文化阐释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核心内涵,积极发展聚落考古、环境考古、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以及区域性考古调查等诸多科技考古新课题,进一步加强考古学综合研究、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公众考古等相关工作,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新的“草原解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草原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