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专题三天地一体化融合借助电信产业推动航天

来源:遥感 时间:2023/2/22

天地一体化融合借助电信产业推动航天产业发展

贺鹏梓

本文原载于《卫星与网络》杂志年11月刊“本期视点”栏目

根据目前中国对于电信产业的定义,卫星通信服务已经被包括在基础电信业务当中,属于第二类基础电信服务。但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属于不同的运营管理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航天产业尚不够成熟的现实,也导致了航天产业的规模得不到扩大。因此,今天的航天产业,完全可以借鉴通信产业模式,借助通信产业发展的态势,通过天地一体化融合等途径,去融入到通信发展大潮中,助力航天产业飞速发展。

前文曾经谈到,航天产业与电信产业的产业架构和发展阶段具有很高的同构性。因此,通过两个产业的对比分析,可以对当前中国航天的产业架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一些前瞻性思考和判断。

一、对电信产业的认识

总体来说,可以把电信产业分为四个主要的板块来认识。分别是基础设施运营和基础服务、基础设施建造、消费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1)基础设施运营和基础服务

基础电信业务分为两大类。

类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通信业务、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类卫星通信业务、 类数据通信业务。其中,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都属于 类卫星通信业务。

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包括:集群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网络接入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网络托管业务。其中,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都属于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

就上述分类而言,所谓基础电信业务,多数是指直接运营通信基础设施,包括铜缆和光缆组成的有线网络、铁塔组成的移动网络,以及相关的交换、存储、处理设施等等。可以发现, 类业务的投资大、固定资产数额高、建设难度大、运营设施占地面积大,对运营者的资质和资源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类基础电信业务一般由国有企业运营。

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在集群通信、网络接入、网络托管等业务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无线寻呼业务如今已经基本消失,但在寻呼业务比较兴旺的一个历史时期,有大量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参与其中,形成了繁荣的市场。究其本质,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可以认为是某种市场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运营。它们依托或者部分依托 类业务,自行建立一部分小型低成本的基础设施,以此开展业务。

在上文所述的 类基础电信业务中,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服务内容比较多,可以简单总结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因特网接入,此类业务中的电报业务已经基本消亡,传真业务也已经边缘化。上述业务都是在电信基础设施已经完备的情况下,向普通消费者开通的服务。

(2)基础设施建造

国内电信设备制造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完全市场化的阶段,在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当中,一度出现了“巨大中华”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集群,如今巨龙电信已经消失,但大唐、中兴和华为构成了竞争格局,其中华为占 优势地位。特别是华为和中兴凭借自己的竞争力,已经走向世界,跻身全球最主要电信设施供应商之列。这些龙头电信设备企业带动了大量上下游企业,其中包括芯片、PCB、光器件等产品及方案供应企业、以及通信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级用户等,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这样的良性循环在美国发动 和芯片禁运之后体现了其重要价值,即业内立刻形成了积极投入、确保芯片供应自主化的共识。

今天的电信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实现商业化,将一个大型工程合同有效拆分,组织多种所有制类型、多种规模的企业具体实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电信网络本身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分工合作的产业生态已经建立起来,并且达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实现了商业与公益的平衡。这样的生态已经扩展到了国际市场上,即使在国外市场,华为之类的企业获得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合同之后,同样会带动一批国内公司前往国外,承担施工任务。

(3)消费产品提供

电信产业中的个人终端领域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子产业,不但几乎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甚至已经基本占领了国际市场,在研发、应用、升级换代一系列活动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向文化和艺术的方向拓展。个人终端制造业对高端消费级芯片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剧烈变化和芯片国产化进程,产业生态中已经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和百亿级企业,成为一个具有战略影响价值的子产业。

电信行业个人终端操作系统已经高度集中化,除了固定电话座机之外,目前常用的包括苹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开发的安卓、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10系统,华为公司开发的鸿蒙系统已经开始推广。绝大多数针对消费者的电信业务,包括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业务,如今都需要依托上述四种操作系统来开展。

(4)增值服务

当今电信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各类互联网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带来的庞大数据通信需求。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大力拓展新兴业务,使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成为增长的 引擎。

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6.6%提升至17.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53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42.9%;固定增值业务实现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0.5%提升至12.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82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9.1%。其中,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2.2%、85.8%、35.2%和17.7%;IPTV(网络电视)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因此,应用,而非基础设施本身,才是一个产业盈利和增长的主要来源。在电信产业的应用领域,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是整个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最丰富、市场机会最多、创新最活跃的板块。应用市场的繁荣,不但促进了商务电子化,也促进了政务电子化。不但为大量民营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大量国有企业、国有服务积极跟进,使出租车、餐饮业等传统上低水平分散经营的行业进入了信息化和社会化分工合作的时代,不但繁荣了市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运行的形态。

二、航天产业对电信产业的参与和不足

与电信产业相比,航天产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市场细分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化。市场化程度 的是卫星通信业务。但是只有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音频广播两个板块实现了消费化。卫星通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宽带接入,尚且处在消费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卫星遥感依然主要服务于集团用户,也带来了市场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随着卫星遥感图像媒体化的探索,卫星遥感正在向消费化迈出 步。

卫星导航是消费化程度 的一个版块,无论用户终端销售还是基于位置的服务,都已经充分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卫星导航产业之所以能充分发展起来,与电信行业的融合是分不开的。通过宽带网络,不同终端之间交换彼此的位置数据,通过大数据获得不同应用的 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从餐饮、购物、出行等的一揽子服务。这是天地一体化融合的成功案例,为通信、遥感板块的商业化、产业化带来了希望。

可以看到,相较电信产业,首先,航天产业在基础设施运营和基础服务领域的商业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较为单一,竞争性不足,民营企业尚未在这一板块充分发挥其推动应用开发和市场拓展的主导作用。这是阻碍航天产业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借鉴电信产业的成功经验,将更多的基础设施运营和基础服务向民营航天企业开放和转移,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和合理的商业模式,这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