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专家谈王洋优化CIM分类分级调整CIM数

来源:遥感 时间:2022/8/9

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以下简称《技术导则》修订版),进一步指导地方做好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本期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城市遥感与信息化推进工作组副组长、正高级工程师季珏,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主任王洋,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进双,由3位专家对《技术导则》修订版中CIM基础平台数据、功能、安全与运维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解读。

平台数据修订情况

《技术导则》(修订版)主要明确了CIM相关概念、CIM分级分类、CIM数据内容与构成、CIM基础平台定位、架构、对外联系、功能和运维等内容。其中平台数据主要修订内容如下:《技术导则》(修订版)中CIM分级将原有从显示角度考虑的24级分级,调整优化为从数据源精细度考虑的7级分级,并对三维模型提交精度做了补充,明确建筑白模特征与精细度要求,CIM基础平台的模型精细度应不低于2级基础模型(表现为无表面纹理的“白模”),条件具备时宜汇入精细度更高的模型。CIM分级从数据源精细度方面考虑,综合对比分析城市三维模型、CityGML分级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标准的分级层次,提出从地表模型到零件级模型逐渐精细的七级CIM模型及其特征。CIM分类将原有从模型特征考虑的七类扩展为五大维度19种分类方式。在国内外BIM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以领域扩展思路对CIM采用面分类法进行扩展分类,从成果、进程、资源、属性和应用五大维度提出分类方法及编码规则。具体是在BIM分类基础上,新增了应用分类维度,同时在BIM各大维度分类下,成果新增模型内容,进程新增采集方式,属性新增用地类型,充分吸收了BIM精华,展现了CIM自身特色。CIM数据内容与构成涵盖了现状城市三维模型、标准地址、实有单位、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设施,分为六大门类数据,有别于CIM较多的分类维度,侧重从成果维度描述CIM涉及的主要成果数据,用于支撑CIM基础平台的资源汇聚及共享应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增加了“房屋建筑普查”和“市政设施普查”数据,删除了“电子地图、城市部件、社会化大数据、激光点云数据、地下空间三维模型、场地三维模型”等数据,精简了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已有相关规划等数据,同时减少了CIM数据内容与构成中必选的内容,明确了原有“社会数据、人口数据、地址数据”与“一标三实”数据的关联。详细调整内容及原因见表1。

修订版主要特色

首先,在CIM数据构成方面明确了城市行政区、数字高程模型、建筑三维模型(白模,含建筑统一编码等属性)、标准地址、实有单位和实有人口等必备数据,降低了各地CIM基础平台和数据建设的难度,具有“低门槛”的特色。

其次,CIM分级基本兼容城市三维模型、CityGML分级及BIM等标准的分级层次,将3DGIS与BIM的分级进行了衔接;CIM面状分类解决了CIM数据种类繁杂问题,兼容重用了现有BIM和GIS分类编码,具有“高兼容”的特色。

最后,CIM数据构成涉及城市现状、未来(规划)、建设过程和动态感知等门类广泛齐全的数据,为智慧城市构建了扎实的数字底座,明确与时空信息平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等现有系统的衔接关系,促进二三维信息共享应用,强有力地支撑各专业审批审查系统与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广覆盖、强支撑”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