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前景 >> 正文 >> 正文

牛铮遥感技术助力汶川灾后重建新华网客户

来源:遥感 时间:2024/8/20
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赵秋玥)科技部自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此前已连续7年发布18个专题报告,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针对11月22日最新发布的年度4个专题报告,新华网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灾害专题责任专家牛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大宗粮油作物专题编写组组长吴炳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土地退化专题编写组组长高志海等三位参与报告编写的专家做客新华访谈,进行专业解读。图为三位专家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周靖杰摄)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主持人:很多自然灾害会引起重大损失,能否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如何在这方面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吴炳方:首先要了解是哪个地方发生灾害,影响力有多大,这是基础信息。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损害发生在什么地方?农作物受淹将导致绝收,还是还能恢复?比如,我们给莫桑比克制定灾后重建计划,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一个准确的信息支撑。需要知道哪里发生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去提供帮助。牛铮:我再举个例,年汶川地震死伤惨重,年在总结汶川十年监测、重建结果时,我们发现遥感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地震发生时,有些地方还有泥石流和滑坡,当初找重建的地址建设北川县城的时候,就利用遥感手段,找地质情况最好的地方重建相关的基础设施,重建居民点。遥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决策过程。灾害应急响应时间越来越短,应急时间越来越短,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掌握灾情准确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高志海:还有一些技术手段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比如地震之后地面移动,在这个灾害评估中遥感有一种技术手段叫感测,即利用微波手段可以针对移动位置、变形程度进行毫米级监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