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专家轨道资源成太空资源竞争焦点,国内低轨

来源:遥感 时间:2024/8/9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https://m.39.net/pf/a_4323028.html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4月27日11时2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箭九星”,成功将“泰景二号01星”送入预定轨道。“泰景二号01星”是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给用户定制的商业卫星项目,主要获取地面中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可为农作物灾情监测、林业森林防火、林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地质矿产监测和山洪灾害监测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遥感图像服务。微纳星空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孔令波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卫星在轨的频率和轨道资源原则上是先申请先使用,抢占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4月27日11时20分,长征六号遥五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航天科技集团供图发射后数小时内就可以自主执行任务新京报: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卫星的大小和寿命等信息吗?卫星都有哪些功能?孔令波:“泰景二号01星”重量约80kg,在轨寿命3-5年,这是微纳星空给用户定制的MN50平台卫星的第三次发射,同时也是我们的第九颗卫星。这颗卫星主要功能是遥感影像获取,可为农作物灾情监测、林业森林防火、林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地质矿产监测和山洪灾害监测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遥感图像服务。新京报:这颗卫星研发用了多久,主要创新点是什么?孔令波:“泰景二号01星”的研发周期为6个月,微纳星空卫星的履约周期只有传统体制内时长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创新与流程上的把控。我们在技术上自主掌握了高自主星务智能管理技术、高稳定性姿轨控技术,这使得卫星在发射后数小时内就可以自主执行任务并成功收到图像,远低于行业内的数天到一周。在流程上,我们自主研发核心部组件并提前完成了在轨验证,加强在全虚拟卫星仿真分析的投入,优化研制流程,实现了一步正样研制过程管理,大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泰景二号01星”所属的平台延续了以软件为主导的集中处理架构,卫星综合电子系统采用同构冷备份架构,当单机运行异常时自主进行主备机无缝切换,从而保证卫星平稳可靠的持续运行。该卫星平台采用标准化设计,极大地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也为卫星后续快速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新京报:卫星运行在多高的轨道?这个轨道有什么特点?孔令波:“泰景二号01星”的轨道高度为km,属于低轨卫星。在商业航天市场上,大部分都属于低轨道小卫星,近地一千公里以下。由于稀薄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寿命在1-7年不等。微纳星空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孔令波。受访者供图将聚焦精力于公斤以上卫星的研制新京报:你们公司已经发过9颗卫星,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孔令波:大多数都是遥感星的订单,也有通信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以卫星制造为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卫星平台的在轨交付服务。近年来,国内空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遥感卫星需求数量逐年增加,成立3年多以来,我们公司建立了10kg、50kg、kg、kg、kg不同重量的卫星平台,10~kg卫星平台在轨都已成熟验证稳定,~kg卫星年底发射。随着卫星规模的增大,每一部分的功能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昂贵的载荷会对卫星平台的控制精度、稳定性等都提出了相当大的考验。新京报:小卫星有什么优势?孔令波:相较大卫星,小卫星具有高度灵活、低成本、周期短等优势,受市场青睐。微纳星空通过整星平台标准化、分系统模块化、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增加民营供货渠道、发挥机制灵活优势这五个方面来合理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以适应批量化星座组网任务等新兴商业卫星市场的需求。新京报:你们接下来还有哪些卫星研发计划?孔令波:今年,微纳星空将聚焦精力于公斤以上卫星的研制。预计年还有6颗星的发星计划。年底,公斤级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高分辨率SAR卫星的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未来,这也将是微纳星空的主要研制方向。国内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或将整合新京报:在移动通信卫星(即6G)方面,企业或国内有没有类似马斯克星链的计划?孔令波:国家也在统筹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年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更是确定了国家在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上的发展。据业内消息,中国马上也要行动,整合已有的国内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微纳星空定位于卫星制造商,将积极对接国家卫星互联网的需求,为加快建设中国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贡献一份力量。新京报:做星链有何难点?未来商用的可能性大吗?孔令波:星链的建设颠覆了传统的卫星研制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卫星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研制周期、成本都大幅度降低,让卫星回归商品本质。二是星箭一体化的设计,卫星适配猎鹰9号火箭的整流罩,最大化使用火箭的运载能力。三是卫星研制的创新。通过大胆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方式,在卫星技术流程、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星链已经在进行用户示范性应用,未来在军方和特定行业先行应用,在逐步推广到商业化应用,这是趋势。新京报:未来太空资源的竞争焦点在哪里?孔令波:卫星在轨的频率和轨道资源原则上是先申请先使用,先发射先占领。近年来,包括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亚太国家,纷纷自行或联合制造通信卫星,抢占轨道资源。各国卫星之间出现“撞车”的情况时有发生。抢占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如今商业航天公司争夺的近地轨道资源,也正是这种“先登先占”的原则。新京报记者李玉坤编辑白爽校对陈荻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