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福来白癜风保健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0.html今天(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在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孙家栋、戚发轫、刘宝镛等老一辈航天人讲述了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故事。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近地点千米、远地点千米的预定轨道。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发射“东方红一号”的时候,入轨的精度是相当高的。卫星的重量是公斤,倾角是68.5度,轨道周期是分。这几个参数它体现着我们国家的航天水平确确实实从质量上、从精度上、从能力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主要技术负责人戚发轫:我们自己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没有用任何一个外国的技术、外国的产品。温度控制的技术,也是先进的。我们不仅能够发射信号,还能唱歌,这也是外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初步形成了我国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比较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50年来,我国自主研制了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余次发射,将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50年来,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的国家之一。年,圆满完成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进入了探索深空宇宙奥秘的新时代。50年来,北斗导航工程已成功发射54颗卫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高分卫星相继发射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如今,新一代航天人开始向更远的深空发起挑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目前,我们规划主要是要到月球的极区,未来可以建一个月球科研站的一个基本型。后面我们也规划了包括小行星探测,对于研究整个太阳系的演化有非常好的科学意义。我们应该是学习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让我们的深空探测器能够飞得更远,让我们的航天事业逐步走向世界领先世界先进的这样的一个行列。计算卫星热控方案算盘“立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重量、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方面,均超过了苏美等国首颗卫星的水平。这对于当时没有计算机,也没有高端制造设备的中国航天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温控专家侯增祺:这就是当时热控计算,对于不同的工况进行计算。那时候的计算开始用算盘,后来才有计算尺。记者:这还有十的负三次方、十的八次方....眼前的这本笔记本记载了50多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热控系统的诞生过程。上面的字迹工整漂亮,而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公式,即便是现在放在计算机里,都要谨慎再谨慎才不会出错。而侯增祺老人和老一辈航天人却用笔和算盘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算”出了“东方红一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温控专家侯增祺:当时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参考资料可以看得到。计算方法设计方法没有,所以都是靠一些基础的知识,结合这样的卫星的实际情况,自己来推导公式,来建立方程,然后来解,然后来计算。全是拿手算出来,是现在不可想象的。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侯增祺告诉记者,卫星表面闪闪发光并不单单是为了“看得见”,还因为要保证热控的性能。它需要将卫星表面的铝进行光亮阳极化,得到一个对太阳光吸收和反射比最佳的状态。而这项技术,在当时几乎没有条件能够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装车间电测组组长刘福余:我们厂里面没有这个条件,它得用硝酸去把铝合金进行氧化。当时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想办法,就土法上马。就在厂房外面搭了一个大木棚,挖两个坑,里面放上硝酸。硝酸底下用木炭烧。没有这个设备就土法上马这样去干。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东方红一号”依旧走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航天路,也奠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五十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温控范围在5度到40度左右,而这个数字即便是放在今天,依旧能够满足大多数的卫星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温控专家侯增祺:现在的控制温度范围也差不多,除了特别需要精密的以外。对我们来讲“东方红一号”不光是计算,这些试验方法,也是我们独创的。真正把热控的这一门学科奠定了基础,很不容易。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