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湿疹好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陆地卫星遥感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地理信息更新等提供了客观、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表示,陆地卫星遥感已成为自然资源行业和其他部门日常工作的核心数据来源,是支撑执法督察和地理信息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王权介绍说,年资源一号02C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对地观测进入自主航天时代。年资源三号01星成功发射,我国对地观测实现了从二维平面观测到三维立体观测的跨越。年5米光学业务卫星成功发射,我国首颗民用高光谱业务卫星正式入列。同年,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由此进入了1∶1万比例尺航天测绘新时代。“目前,我们有12颗在轨运行的陆地遥感卫星,已经具备对我国陆地国土2米级分辨率季度、亚米级分辨率和高光谱年度有效覆盖约90%的观测能力。”
深耕陆地卫星遥感领域多年,王权认为,现有的光学卫星数量不足,尤其是亚米级高分辨率的卫星偏少、覆盖率不够高,地面接收能力跟不上卫星的拍摄能力,应用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能力弱等,“这些都是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短板。”
“新发展阶段对卫星遥感提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新要求,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监测和‘数量—质量—生态’综合性监测的新需求。”针对如何“补短板、强能力”,今年两会,王权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希望在未来五年,我们从空基大国变成空基强国。”
他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陆地卫星遥感观测体系建设。在按计划推进卫星的立项、研制、发射和运营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卫星的类型和型谱,加强地面的同步接收能力。“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公益卫星和商业卫星两条腿走路。”王权说,建立以公益遥感卫星为主体、商业遥感卫星为补充、共同组网协同观测的发展模式,可以减少重复投资,避免通信频率占用冲突、资源闲置和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发生,构建虚拟卫星星座,提高数据获取率,也将有利于我国卫星遥感观测能力提升。
其次,要构建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遥感监测监管体系。“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存量、空间布局、变化态势以及对土壤、水体、矿物和植被等要素的成分、长势的监测,都应纳入到日常性的调查监测工作中。”他建议,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本底,协调开展涉及山水林田湖草等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方面的遥感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全球性和客观性技术优势,结合外业调查核查等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的分布和发展态势,为国家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提供客观、准确、权威的体系化数据、信息和服务。
履职第四年,王权一直围绕着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建言献策,他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政协调研的方式,把问题和思考转化为对卫星遥感事业的助力。
王权表示,聚焦“十四五”开局起步,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将发挥好陆地卫星遥感应用“国家队”的作用,加快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建设,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及实施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的“基础性、先行性”支撑作用,“用尽、用足、用好”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卫星遥感保障。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07.html
上一篇文章: NCS,非一般的分布式存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