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吴春旸)
1、市场回顾:下跌酝酿机遇
1.1、估值已具弹性:比过去十年中位数水平低22%
年年初至今(年1月1日-年6月2日,下同),计算机指数下跌26%,同期创业板指数下跌26%,沪深指数下跌17%,板块涨跌幅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位列第29。年计算机指数上涨3%,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12%,沪深指数下跌5%,板块涨幅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8。
截至年6月2日,计算机指数PE(TTM,剔除负值)39.5倍,比过去十年中位数水平(50.6倍)低22%。计算机指数PS-TTM为2.51倍,低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水平(3.36倍),估值具有相当大的弹性。
1.2、风格转移:中小市值跌幅较低,主题性公司活跃
具体个股来看,年年初至今题材股和中小市值公司表现活跃,剔除新上市个股,年年初至今涨幅前五的个股*ST实达(+%,公司重组,当前市值亿元)、*ST博信(+78%,资产重组,当前市值23亿元)、依米康(+39%,数据中心概念,当前市值44亿元)、湘邮科技(+34%,央企国资改革,当前市值27亿元)、雄帝科技(+30%,数字货币/电子身份证概念,当前市值33亿元)。整体看,数据中心概念、央企国资改革、数字货币等主题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我们也统计了近三年计算机公司涨跌幅和市值的关系,从中也可以验证上述结论,年龙头公司表现较好,年初市值越大的公司,年股价表现越好;年中型与小型市值公司表现较好,市值处在1至亿、-亿和亿以上的计算机公司的年内平均涨幅分别为+8%、+10%和-3%,中小市值公司表现明显好于大市值的龙头企业。年年初至今市场普跌的环境下,小市值公司表现略好于大市值公司,市值处在1至亿、-亿和亿以上的计算机公司的年内平均涨幅分别为-18%、-27%、-28%。
从个股涨跌幅区间来看,年年初至今涨幅为正的个股比例明显少于年和年;年年初至今下跌个股比例明显高于年和年。
1.3、配置空间大:Q1公募基金低配1.35pcts
随着板块的持续回调,公募基金对于计算机板块的配置比例明显下降。Q1公募基金对计算机板块的配置比例为2.30%,相比行业标准比例的3.65%低配1.35pcts,配置比例处在历史低位。
1.4、营收增长利润承压:年营收增长15%
年计算机板块营收同比年增长14.9%,年Q1营收同比年Q1增长18.6%。从wind中信行业计算机板块中,剔除部分计算机相关业务占比不到50%的公司,最后共选取家公司作为统计样本。年,计算机板块家样本公司全年实现营收8,亿元,同比年增长14.9%,较年增长1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亿元,同比年下降1.5%,较年增长20.2%;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亿元,同比年下降9.0%,较年增长44.8%。年Q1,计算机板块家样本公司共实现营收1,亿元,同比年Q1增长18.6%;实现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年Q1下降79.0%。
分板块看,数字产业、智能制造板块表现亮眼,汽车IT板块稳健增长。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对计算机行业中的部分公司分九大板块进行分析。年,营收同比增速前四的板块分别为数字产业、智能制造、汽车IT、信创板块,分别为63%、33%、29%、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四的板块分别为医疗IT、智能制造、数字产业、数字货币,分别为%、55%、30%、18%,汽车IT和信创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0%。医疗IT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主要系少数样本公司扭亏为盈的影响,总体大面积回暖尚未有明显数据支撑。年Q1,除数字货币、信创、医疗IT板块营收同比增速不超过15%外,其余板块营收增速均达15%及以上。
2、“数字经济”,引领数字化基建发展
数字经济将成为指导未来五年投资中国计算机公司的核心主线之一,具备较高的长期配置价值。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作为独立篇章,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列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之一。这一目标与先前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定位高度契合。
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0%
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年的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由年的27%提升到年的38.6%。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远超GDP增速。-年间,数字经济的增速均为GDP增速的近2倍或以上。在疫情冲击下,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速增长,远超同期名义GDP增速约6.7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
2.2、“数字经济”核心在于提升国家竞争力
中国在许多典型领域的数字化的渗透速度以及数字化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上都具有显著成果。新冠疫情早期立即实现的精准控制,是数字化治理能力体现的标杆案例。我国疫情发现早于全球其他地区。在毫无思想准备与防控经验的情况下,疫情对我国在信息和人员流动、产业供应链、资源管理储备、应急防控各方能力提出严峻考验。为填补治理工具上的缺陷,国家决定在疫情初期加强省、市、县各级个人信息和防疫政策的整合,年3月起,以国务院电子“健康码”和“行程码”为代表的人员流动监控、居民社区“网格化”管理、关键社会数据的控制与公开等数字化工具快速上线,对打赢疫情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支撑,使得中国在短短2个月内,便基本实现了对疫情的总体控制。年7月,中央提出防疫“常态化”要求,政府积极开展电子政务,企业采取“云办公”、“数字孪生”和虚拟生产,居民使用刷脸认证与无接触支付。年9月,各行业复工复产步入正轨,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中国社会运行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
年3月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备“大流行”特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蔓延。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数据显示,年4月28日,美国累计确诊破百万,全球累计确诊近万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成为疫情早期的“震中”。
年1月27日,全球确诊人数已过1亿,美国累计确诊万例,居全球首位,共18个国家新冠确诊超万,印度、北美、欧洲、南美均为重疫区。期间,中国借助数字化抗疫取得的丰厚成果,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组织搭建疫情防控交流平台,共享科研数据和防疫经验。哥伦比亚、捷克、新加坡、挪威等引入类“健康码”应用程序;德国将数字化追踪平台作为恢复社会流动性的必要前提;瑞士和英国展开社交距离监控的应用试点;中东欧国家运用中国先进的弹性计算、数据存储、物联网等云计算产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比利时政府与中国企业共建防疫物资电商平台;多国的民众、企业通过中国企业开发的应用程序,进行线上就诊。
推进产业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以新兴技术手段推动产业链环节数据资产的积累和互联互通,是国家更准确理解、更有效把控国计民生关键行业的重中之重。年9月东北等国内多个省份“拉闸限电”,停电面积大、时间长、频率高,限电范围一度从工业用电扩展到居民用电,影响较大,数字化手段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实现资源的精准调控。政府仍需继续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的监测手段和决策机制进行科学精准调控、政策引导和风险防控。
2.2.1、时机逐渐成熟,继往开来的“数字经济”建设
2-年期间,数字经济进入“地方探索期”,重点行业数字信息化从一到十,从点到面全方位布局。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系统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政府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生经济发展等各大战略层面的重要支柱。“数字经济”同时进入“地方探索期”,10多个省市启动了各地的“数字区域”相关工程,地方数字化实践逐渐走出地理资源信息化,开始向环境资源、电子政务等拓展。年以后,“数字经济”建设再度升级。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4G网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年的52.6%提升至年的96%,移动宽带普及率由年底的57.4%提升至年的%。5G网络建设速度全球第一,截至年底,已建成5G基站.5万个,5G终端连接数5.2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由年底的41.9亿GB增长到年的亿GB,CAGR达到.63%。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窄带物联网网络(NB-IoT),截至年底,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11.5亿,IPv6活跃用户达4.62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使得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更完善,全球范围内定位精度小于10米。
政府数字化转型逐渐加速,全面提高治理能力。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年的第65位上升到年的第45位。“十三五”期间,政务云覆盖程度全面提高,“十二金”(金税、金审、金保等)系列国家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工程成就亮眼,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公共服务的集约化和便捷化程度全面提高。据赛迪顾问发布的《-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报告》,政务云作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年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6亿元,同比增长达42.3%。政务“一片云”、“一张网”、“一网通办”提高了网上政务服务效率和透明程度,办事流程和质量持续优化。
产业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产业融合向深层次演进。根据信通院发布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报告(年)》,年,我国数字经济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渗透率分别达到为8.9%、21.0%和40.7%,较年分别增长了0.7、1.5和3.9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差距逐年缩小。农业方面,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加强智慧农业、智慧农机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
制造业方面,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49.4%。数字工厂仿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智能物流等得到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超过47万家,上云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截至年6月,全国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8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万台,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服务业方面,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1.76万亿元,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数字娱乐等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数字“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收获新成果。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跨境电商平台、网上丝绸之路、移动支付、税务信息化、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众多示范项目形成了很强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APEC、WTO等多边机制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倡导发起《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网络互通方面,“亚非欧1号”洲际海底光缆等标志性项目投入运营,累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建成有关陆缆海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深化拓展。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保持较快增长,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4.53万亿元,同比增长65.9%。年6月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在第五位,年一季度在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同样排在第五位。人民币的支付功能、投融资功能、储备和计价功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从发展历程和各配套产业环境推进状况来看,“数字经济”建设加速、全面展开已具备相当成熟的基础条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
2.2.2、“十四五”开启数字经济建设新阶段
年,“数字经济”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中,标志着数字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中。年3月召开的“两会”,再一次将“数字经济”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年4月25日,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经济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经济建设峰会开幕,20场分论坛主题全方位涵盖了数字经济建设,全国共有23个省份和34家央企组团参展,来宾和参观群众超过10万人,峰会期间共签约项目个,总投资额达亿元。“十四五”规划和第四届数字经济建设峰会共同定下了新时期数字经济建设的总基调。
“十四五”规划部署了四大数字化转型需求:
1、数字化经济建设。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上,加快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数字技术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学科交叉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推动企业代码开源。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高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产业水平;构建5G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重点领域展开试点;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2、数字化社会建设。在公共服务方面,推动数字化服务在医疗、教育等的普惠应用;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范围。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方面,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统一规划物联网设施、通信系统等新型智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生活方面,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推进智慧社区、数字家庭建设。
3、数字化政府建设。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上,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确保公共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融合利用;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在政务信息化方面,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建设重大信息系统;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上云”;加强政务信息系统迭代、扩展。在数字化政务服务上,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智化;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
4、数字生态建设。在数据要素的市场规则上,统筹数据开发利用、个人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保护等制度。在政策环境上,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探索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等监管框架;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在网络安全保护上,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推动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推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
2.3、“数字经济”的推进顺序与五大投资机会梳理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投资机会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