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拓荒,在星光璀璨之前记风云卫星开

来源:遥感 时间:2023/7/30

年,曾庆存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报告。

年9月,坐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办公室里,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依然能清晰地背诵出32年前的那个清晨涌动在心头的诗句。

那是他于年9月在风云一号A星升空时,凝视着璀璨光芒,为中国气象卫星写下的诗句。

当时,距他踏上气象卫星研究之路已过去18年,在气象卫星遥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而此后30多年,无数后辈又沿着拓荒者披荆斩棘开辟的土地,走出一条光荣之路。

卫星气象研究

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回忆起50年前风云气象卫星发端时的情景,曾庆存说:“搞卫星气象研究,对国家是必然的,对我是偶然的。”

上世纪60年代,国际气象界变化的波澜涟漪正在向中国传导开来。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泰罗斯-1号)电视红外观测卫星,此后又接连发射多颗气象卫星,其气象预报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年4月,第一批3个世界气象中心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第5次大会上被认定,分别位于莫斯科、华盛顿和墨尔本。彼时,中国尚未恢复世界气象组织合法席位。这意味着,全球气象资料通过三个世界气象中心分发时,中国是无法接收到的。没有足够的气象资料,就无法做出更准确的气象预报。中国在考虑通过外交关系和研发接收设备获取卫星气象资料的同时,问题和答案都越来越明朗。

“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发射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阐释道,当时尽管可以接收美国气象卫星过境时的资料,但当其离开了接收范围就无法获取;同时,如果要探察全球的大气状态,也必须要有中国的气象卫星。

曾庆存

而在国内,发射气象卫星的迫切需求,还来自于更加切肤的刺痛。年1月,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席卷了几乎半个中国,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有气象卫星,人们能否更及时获取到临近气象灾害预警而降低影响和损失?

年2月16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上海市的专信,正式下达气象卫星研制任务。

当年春天,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所一间“”房间里,原中央气象局局长孟平召集气象局科技处、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二炮气象室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会议。当时在大气所工作的曾庆存两次发言表示,“要有世界的眼光,必须要发射中国气象卫星。没有这个,不可能了解世界”。

搞中国自己的气象卫星这件事,很快就确定并开展起来。会后,气象卫星设计总体规划组正式成立,为了保密,以“”组命名。

不久,曾庆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规划组的技术负责人,期间既要领导该组搞总体设计规划等研究,又要探讨气象遥感等基本问题。

“当时我也不懂气象卫星,但是国家需要,我必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