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最高奖金50万,尊师重教就要重奖优秀教学

来源:遥感 时间:2023/7/23

年9月10日,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北京大学首届教学成就奖、教学卓越奖和优秀教学团队获奖名单揭晓:历史学系阎步克、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祝学光获得教学成就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赵达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斌、法学院葛云松、经济学院郑伟、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刘家瑛、基础医学院张卫光获得教学卓越奖。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实习教学团队,外国语学院梵语、巴利语、中亚古代语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团队获优秀教学团队奖。

另有98人获得本年度教学优秀奖。教学成就奖奖金每人50万元,教学卓越奖奖金每人10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奖每团队10万元。教学优秀奖奖励额度较之以前也有较大提高。

为了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先进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今年,北京大学设教学系列奖重奖教学优秀的教师。教学成就奖奖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特别是本科教学一线工作,教学上具有公认一流水平,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北京大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有很高声誉和影响力的资深教师。教学卓越奖奖励在教学中潜心投入、精心钻研、教学效果优异、能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奖奖励以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学效果和成就显著的教学团队。

本次评选活动历经3个月,先由各学部推荐候选人,再由教学奖励委员会审核候选人材料、听取候选人陈述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候选人信息对全校师生及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最后以投票方式确定教学卓越奖、教学成就奖获奖者,并进行公示,最终产生获奖者。

教学成就奖

阎步克

阎步克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考入北京大学,年获历史学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历史学系任教,从事魏晋南北朝古代政治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年开始承担教学至今近30年,阎步克未曾长期出国与休教学假,每个学期都承担了教学任务,没有一个学期不上课。

先后讲授过中国古代史公共课、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秦汉官僚政治制度、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中国古代官僚等级管理制度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百官志研读等课。其中有两门课程被学校列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阎步克注重促进学生的思考。他采用“准专题”体系,通过若干首尾完备、内容集中的专题,把重大线索和基本知识点贯穿起来,以问题带动知识点。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从不同视角解读历史现象,还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阎步克的课程在学生中备受欢迎,年、年两次被学生评为“北大十佳教师”。年“中国古代史(上)”首批列入国家精品课程;同年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年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同年被“评师网”评为“年度院校历史学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祝学光

祝学光就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普外科,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至今已近60年,以备课认真、讲课精辟而在医学部闻名。祝学光在承担教改工作期间,采用了将教学转向以症状和体征为中心的“横向”思维,大大提高了实战效果,推动了教改进程。

祝学光

祝学光还是一名深受病人爱戴的医生。作为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她长期致力于提高医务人员人文、法律及维权意识,从而规避医疗纠纷的发生,保护患者的权益,为此,祝学光还开设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素质教育课程,使处理医患关系的心得得以传承。

一手抓医疗,一手抓教学,还要腾出时间来搞研究。尽管已经退出临床一线,祝学光却是真正的“退而不休”,仍在临床工作和医学教育的一线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教学卓越奖

赵达慧

赵达慧,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从事研究工作,自年3月至今,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共轭分子的超分子组装结构及功能研究。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教学领域成果十分突出: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一等奖,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北京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自年以来,一直担任“有机化学”(一)(二)(英语)课程的授课老师,该课程采取英文教材和课件,以小班课堂的形式展开教学,自开设以来,该课程教学评估连续多年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名列前茅,并于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陈斌

陈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年进入北京大学,先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学习、研究,年起在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任教。

从年春季学期至今,承担了4门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年授课学时。开设慕课“离散数学概论”,累计在线选课人数达5万人次。近三年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毕业设计3项、本科生科研项目7项、本科生创业训练2项,指导的十余名本科生获得国际发明展、“挑战杯”等校内外重要奖项。作为创新教育课社会实践,举办了1次VR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北京市区域的大学和中学征集作品,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陈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融会贯通、互相促进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仅在近三年就承担了校内外教改项目9项,获得校级和市级教学奖励10项,并发表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学的全身心投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显著的教学成效,赢得了学生、专家以及社会的认可。

葛云松

葛云松,法学院教授,自年起任教至今。

葛云松从年开始改革本科民法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判例和论著的阅读、案例作业、课堂讨论以及开卷的案例分析试题等方式,形成对法律问题、对法学概念与理论的综合、深入和批判性的理解。自年起,他与其他老师共同开设了新课“民法案例研习”,每1-2周布置一次案例练习作业,课堂以小班讨论为主。课程反复训练民法适用的基本思维框架(“请求权基础方法”),培养学生检索法律和判例、学说的能力及进行严谨的法律解释的能力,包括法律政策分析的能力。该课程对于兄弟院校开设同类课程起到重要的启发、引领的作用,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有影响的同类课程之一。

葛云松年发表的论文《法学教育的理想》,系统阐述了法学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案、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等问题。该文引起了国内法学教育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