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十三五成就巡礼丨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做美

来源:遥感 时间:2022/9/19

黄海之滨的盐城,天蓝云白,海岸森林,鹤翔蓝天,鹿逐大地。每到秋冬季节,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漫天的盐蒿草为无边的滩涂铺上红色植被,一望无际的芦苇丛成为多万只迁徙水鸟的天堂。

这是盐城越来越美的五年: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花园绿地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红色是盐城最厚重的本色,绿色则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盐城的绿色家底变成了世界的生态焦点。我市擦亮世遗金字招牌,在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上创造新价值,推动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品质”同频共振。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是盐城最厚实的家底。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盐城市“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的后发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探索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人民群众的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5.2%,真正体验到绿色发展的力度和生态福祉的温度。

我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建湖县、盐都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东台市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盐都区创成苏北唯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东台、射阳、阜宁、大丰、亭湖等5个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组织开展了“徐秀娟”式“全市生态卫士”评选活动,打造《鹤魂》等一批生态文化精品。

强化法治建设,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十三五”期间,推动制订《盐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盐城市绿化条例》《盐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条例》《盐城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护条例》等6部市级法规,是生态环境领域立法最密集的一个时期。出台《盐城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有11个、三级网格有个、四级网格个、特殊网格45个。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回应群众环境诉求,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

省市明确的“十三五”及今年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均达时序进度要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实现了“三突破、一提前”。三突破:PM2.5年均浓度可望突破35微克/立方米以下,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年内可望突破天,优良天数比例超83%;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全年可望突破90%。一提前: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大气减排目标。

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我市5次全国前十,27次全省第一,最好名次位居全国第三,创造了江苏历史上设区市的最好成绩,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今年1至11月,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1%,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85.1%,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全省第三;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94.1%,同比提升5.9%,全省第四。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保持安全稳定,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全省领先;我市唯一参与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试点的建湖县,在全省率先完成试点工作;连续三年全市未审批任何涉重金属项目,严把项目准入关口。

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50多次,清理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个,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件,运用“四个配套办法”查处案件多件,处罚金额3.67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79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65件。

建设生态新盐城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盐城好生态,最美是湿地。成功申遗一年多来,我市积极推动成立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研究出台《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扎实开展湿地遗产科学研究,打造一批有影响、可示范的生态修复亮点、鸟类栖息家园,成立湿地学院培养湿地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如涓涓细流汇入世遗保护大潮。

打造“绿色项圈”,为城市添绿留白。今年,我市“大手笔”启动建设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重点建设“一圈林带、两处示范、百顷整治、万顷良田”。营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林带,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生态廊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绿肺”,能有效吸收灰尘和颗粒物,减弱噪音传播,改善市区气候、环境质量,特别是有助于降低市区PM2.5浓度。生态廊道建设将形成持续优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功能,建设生态新盐城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绿色发展标杆更加鲜明。

我市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重点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设力度,保障环境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积极推进首批两个“绿岛”试点建设,新建(含改造)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20个、国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20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60个、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13个和机动车尾气检测站79个,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9.47万吨/日、城镇污水提标改造14.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能力16.25万吨/日,新建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吨/日、污泥处置能力18吨/日。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26.3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达29.56万吨/年。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专委会,推动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扩大生态“朋友圈”。

一个个数据,一抹抹绿色,标注着盐城砥砺奋进的五年,镌刻着盐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盐城将始终昂扬奋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