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周涛,26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7岁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的教授;33岁获得“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35岁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近些年来在《物理报道》《美国科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国际SCI期刊和SIGKDD、ICDM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余篇。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这样一位在大数据领域绝对权威的80后学术大佬,日常更多的是T恤+牛仔裤的装扮,看起来更像一位邻家大哥。
年,周涛从素有中科大实验班之称的“00班”毕业后赴瑞士留学,接触到“大数据”的雏形。在自学完研究生所有课程后,他被保送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的博士生。
年,27岁的他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拒绝了国外高薪的诱惑,回国受聘于电子科大,成为当时“四川最年轻的教授”。“我一直很明确,我的‘战场’在中国。”谈起当年回国的选择,他说,回国是唯一选项。“我没想过一直在国外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的文化应该是烙印在心里的,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定要生活在中文的环境中。”
年,周涛翻译了素有“大数据之父”之称的舍恩伯格所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将“大数据”概念引入中国。时至今日,这本书已经加印了几百万册。
周涛的学生都叫他“涛哥”,在电子科大,他用全英文开设了一门大数据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世界最前沿的大数据知识。
不止是单纯做学术研究,而且他孩还将这些研究运用到实际中。比如,传统的食品监测方式是通过人工抽样,这样的监测随机性较大,容易出现“漏网之鱼”,而引入了大数据后,海量的食品成分被记录,对一些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的食品予以提醒,大大提升了食品抽样监测的效率。除此之外,周涛还将大数据运用到了环保领域,通过遥感卫星数据探测水体,一旦发现黑臭水体、发现重大污染,系统在10秒之内就能报警。这些举措,为政府执政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周涛说,尽管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大数据的硬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理念和意识已经迈入了世界前列。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数据为时代赋能。我的成长,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大数据的科学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