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杨舒)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于23日在京发布一批自主研发的海洋卫星应用新产品,具体包括海面高度、海表温度和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以上产品基于我国海洋卫星的观测数据,实现了对海面高度、海表温度和海面风场数据分析技术的自主可控,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完成国产化替代,将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预报、气象预报、海上风能评估等领域。
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面高度、海表温度和海面风场是基础性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其监测数据可用于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和全天候监测台风、海冰等海洋灾害,也是研究海洋地球生化过程、海洋碳循环的关键,是海洋环境预报、气候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过去数十年来,在这一领域,我国主要依靠购买国外同类卫星监测数据产品或下载公开发布的低分辨率数据,在数据的可控和可信性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在海面高度领域,近年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基于我国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的观测数据,成功研制出全球1/4°分辨率、重点区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产品。该自主海洋卫星海面高度融合技术的突破和融合产品的业务化生产,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多源测高卫星海面高度融合能力的国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海面风场方面,基于我国多源海洋动力卫星的海面风场观测数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制了高质量、时间间隔6小时、空间分辨率25km的全球海面风场融合产品。该产品对改善目前区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海面气压、温度、风场等参数的预报精度,减少灾害性海况造成的损失等具有显著意义。
在海面温度方面,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我国自主的海洋一号C、D卫星的红外海表温度遥感数据和海洋二号B卫星的微波海表温度观测数据,从海面温度日变化建模出发,成功研制了空间分辨率5km、每天两次的海面温度融合产品。该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