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通讯柯纪协提供。
记者郭静通讯员粤地质学会柯纪协
8月22日-23日,由广东省科协地球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体、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等单位承办的“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高端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逾名来自全国各地地学界的院士、专家和地质工作者为新时代地质工作“三深”的主攻方向,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据悉,在“深海探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的“海马冷泉”海域开展了联合科学考察,首次在“海马冷泉”发现了多个海底甲烷气体喷口,采获了甲烷礁钻探岩心等众样品和观测数据,使我国在海底“冷泉”探查和研究这一热点领域迈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说明:“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高端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徐义刚院士作报告。
中国海底“冷泉”探查和研究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以及大湾区地质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如近期在“深地探测”中,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东南沿海惠热1井深部地热勘查,钻出孔底温度超.7℃、地热流体自喷量达方/小时的高温地热井。该井深达.17米,为广东目前探测地热的最深钻孔。
在“深海探测”中,驻穗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的“海马冷泉”海域开展了联合科学考察。
其间,“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发挥了两种不同类型国产化潜水器的作业功能,创造了国产化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潜水器深海作业的多项新纪录:首次在“海马冷泉”发现了多个海底甲烷气体喷口,采获了甲烷礁钻探岩心等众多“精确、精准、精细”的样品和观测数据,使我国在海底“冷泉”探查和研究这一热点领域迈入了国际先进水平;其潜入海底深度达4米。
另外,在“深空对地探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单位,在“遥感信息技术”“时空大数据”“海岸带环境监测与遥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燃冰勘探试采与先进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涉及深地、深海高端探测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以及遥感卫星探测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据介绍,地球深部蕴藏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地球上海洋接近90%的面积是水深超过米的深海,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生物等战略资源。
专家们估计,全球未来油气总储量40%将来自深海,未来替代能源“可燃冰”也主要来自深海。深海更是研究解决生命起源、地球演化、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领域。我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
在深地方面,地球深部探测技术、地下空间开发与低碳绿色能源系统构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深海方面,已突破制约深海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如在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勘探试采方面,已与先进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在深空对地观测方面,卫星遥感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对陆海资源、气候、环境、灾害的掌控和预测预警能力。
逾名地学界专家参会
据介绍,“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高端论坛是广东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的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论坛将围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深地深海高端探测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地下空间开发技术、遥感卫星探测技术、遥感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为期两天的高端论坛交流。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徐义刚院士、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黄波教授等20多名国内知名地学界专家做了“三深”方面的专题报告。主题涉及深地科学重大前沿问题、地下空间开发与自循环生态系统、地下空间储能与智能转化;国产大深度作业型潜水器与“海马冷泉”探测;时空大数据:智能融合、分析与应用等,专家们对广东、大湾区和我国未来“三深”地质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论坛由广东省科协地球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体、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等单位承办,逾名来自全国各地地学界的院士、专家和地质工作者为新时代地质工作“三深”的主攻方向,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