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市场 >> 正文 >> 正文

复原3500年前盘龙城地貌发现水下还藏着

来源:遥感 时间:2022/12/27
白癜风病初期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321/4595318.html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邓小龙

历时5年采集数据,2年处理、模拟、还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团队联手合作,日前收获盘龙城“遥感考古”的最新成果:首次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的整体地貌景观(简称“复原图”)。通过复原图与现在的盘龙城地貌对比发现,水下至少还有半个盘龙城。

■盘龙城过去水位比现在低5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曾于枯水时节在盘龙城杨家嘴、李家嘴、小嘴等湖滨滩地上发现了商文化时期的墓葬及灰坑,府河河床中亦曾发现商文化时期墓葬,从这些“嘴”“河”的名称中就可以得知这些遗存汛期淹没于水下,枯则显露地表。—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团队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盘龙湖、破口湖内水下遗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勘察,在两处湖泊中均发现有商文化时期遗存。

依据这些数据和盘龙城考古几十年来积累的探孔数据,借助计算机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武汉大学团队首次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的整体地形地貌景观。

从复原图中可以看到,商代盘龙城周边湖泊丰水期水位至少比现在遗址同期低5.1米。别小看5.1米的落差,现在被水淹没的大片湖滩就会裸露出来,连接成陆地,而商代盘龙城聚落的陆地面积就可以达到3.24平方公里,比现在的遗址陆地面积要大近1.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水下至少还有半个盘龙城。

3.24平方公里就是商代先民的生活空间。现在被湖水分隔的艾家嘴、王家嘴、杨家嘴、李家嘴、童家嘴、小王家嘴等都会连成一片,而这些地方广泛分布的盘龙城遗存也就可以通过陆地合成一体,而不再是被湖水阻隔、零星分布的状态。商代盘龙城是一个密集分布的城市聚落。

同样,盘龙城城墙四周也不再被湖水环绕,而展现出很宽广的陆地纵深,盘龙城作为城市的文治武功就有了依托,并且此前在城墙外发现的“护城河”遗迹也就具备了合理性。

■商代南方“四方通衢”枢纽

盘龙城三面环水,依山建城,陆路交通比较困难。盘龙城的交通运输问题一直困惑考古学界。

复原图告诉我们,在府河大堤修筑之前,盘龙湖、破口湖是与府河相通的,湖水河水共同涨落,由湖入河,由河入湖,一帆风顺。

府河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南下至孝感卧龙潭后向东转折,流经今盘龙城遗址南缘,后注入长江。从盘龙城遗址出发,由府河经长江入汉水,北上可达鄂西北、豫西南、陕南地区,乃至中原腹地;顺江而下可抵长江中游鄂东南、赣西北的铜锡矿资源区,再至长江下游地区;溯江而上可至巴蜀;向南入洞庭湖可通潇湘,因此府河是商代盘龙城与外界连接的一条交通要路,而盘龙城也是商代南方“四方通衢”的枢纽。盘龙城的都市要津地位,更可能是由水上交通确立的。

■盘龙城“粮仓”藏于水下

现今的盘龙城遗址为一处临湖岗地,地形错落,但还未显雄峻。如果将河湖水位降低5米,还原岗地上部的土壤侵蚀作用,那么商代盘龙城虎踞龙盘之气象就能表露无遗。

当时地形垂直高差很大,不同高度对应着不同的人群聚落:在地势低洼的临水滩地,包括现在的王家嘴南部、李家嘴和小嘴南部以及位置更低的地区是农民所居,有着一般的农村和农业经济;海拔略高的王家嘴北侧岗地和小嘴岗地筑有城墙、宫殿建筑还有外围的铸铜、制陶作坊,这是市民所居,有着发达的手工业;位置最高的杨家湾一带岗地则经过大规模的整饬,建有规模更高大的建筑群和贵族墓地,这是贵族和祭司所居,是盘龙城的权力中心。

不同海拔的不同城市功能区,构成了盘龙城的“天际线”,形成一派错落有致的聚落形态和景观格局。

目前发现的盘龙城聚落遗址包括大型建筑、贵族墓葬、铸铜作坊等高等级遗迹以及少量的一般居住性的房址、灰坑等,这些遗迹均位于网纹红土之上。网纹红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酸性强、土壤贫瘠、不适合耕作的土壤。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商代盘龙城的人怎么养活自己,是自己发展农业还是靠外来输入粮食?

盘龙城的水下考古发现,在湖底有一层硬黏土层,与南方稻田中的沼泽土十分相似。按照复原的地形地貌图,这些湖底硬黏土层在商代其实是在陆上的,它们很可能就是当时盘龙城的农业耕地,毕竟地势低洼的临水滩地在当时是发展农业经济和设置一般居民点的最佳选择。

这些“稻作区”正是盘龙城的粮仓沃野,支撑着盘龙城作为庞大商代都邑性聚落的功能。

■盘龙城废弃后为何没有人再居住于此

盘龙城的商代遗址之上很少看到其后的大规模人类的生活遗存,也就是说,年历史的盘龙城衰败废弃后,长达数千年的时间内该区域都处于人口密度极低的区域,仅有零星的自然村落分布,似乎这里并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一现象也可以从复原图中得到解释。

复原图中水位的不断上升,以及盘龙城城市重心由低向高的不断迁移,说明水患可能是盘龙城的巨大灾害威胁,但造成盘龙城废弃的原因可能与商代晚期中原王朝对南方地区经略模式的改变有关。

先秦时期以来江汉地区长江及其支流的水位有一个大幅度抬升的过程,造成了盘龙城地区多处洼地积水成湖,水位上升,农田被淹,病害丛生,陆路交通又不便,盘龙城就失去了它作为城市的经济能力和人口数量,逐步走向衰败,荒废于“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瑟之中。

■复原图带来考古新思路不仅入地还要入水

盘龙城地貌的复原意义是多方面的,给盘龙城的考古提供了新思路。武汉大学团队分析说,过去一直是对陆地区域遗址进行考古工作,今天不仅要入地,还要入水。我们就是基于商代盘龙城地形地貌复原数据,持续在对盘龙湖湖面以下区域进行水下的考古勘探,对湖底出土遗存进行碳14测年,还进行一些植物考古方面的分析,力争复原当时盘龙城的生态环境。

通过复原商代盘龙城的水陆格局,武汉大学团队推测现在被湖水淹没的区域很有可能是商代盘龙城这一大型城邑中的农田分布区。所以持续开展水下勘探工作,是希望从湖底地层中采集到一些诸如水稻孢粉、植硅体的证据,以佐证我们的猜想。如果这一猜想成立,将来有可能对现代的湖盆地带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盘龙城的水下考古勘探和发掘,对于保护盘龙城这座大型遗址也具有现实意义。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文物管理部门就可以科学合理地人为调控现在的湖泊水位,防止现代高涨的湖水对遗址造成持续性侵蚀,破坏古代文化堆积和文化遗物。

[5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