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晓尧

来源:遥感 时间:2025/5/18
10月28日,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晓尧和往常一样,坐在四台电脑前,整理“FAST射电观测阵列先导阵”建设方案。桌前,还放着一台10英寸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谢晓尧在“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向记者介绍平台协助发现了颗脉冲星今年4月19日,“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落户贵州后,谢晓尧团队就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希望贵州能依托天文观测大数据处理上的优势,抢占未来FAST阵列建设中的先机。谢晓尧说:“如果先导阵建设方案能够落地,不仅将为FAST阵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论证,还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数西算’。”9月30日,“FAST数据国际共享云平台”开始试运行其实,谢晓尧不是天文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研究领域。年,担任贵州工学院控制技术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时,谢晓尧攻关的科研任务是打破贵州与世界互联网的“信息孤岛”,让贵州联通世界、世界了解贵州。寒冷深冬,将两台沉重的服务器主机从北京运抵贵阳、打通通信线路、申请国际域名和IP地址……同年10月22日,贵州第一个国际互联网——贵州工学院校园网终于建成,尽管网速只有可怜的9.6kbps。任教几十年来,谢晓尧一直坚持写黑板为学生一步步推导公式回忆过往,谢晓尧感慨地说:“能想象吗?今年贵州互联网出口带宽已经达到了20Tbps。单是我们实验室的算力,就进入了世界强。”贵州与世界的互联网之桥打通了,谢晓尧又将视野望向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希望能够联通地球走向外太空的桥梁。而“中国天眼”FAST即将在平塘县克度镇建设的消息,则成了他“望得更远”的契机。谢晓尧深知:“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高科技不能抢先就是落后。”于是,在FAST竣工建成两年前,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署共建“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今年3月31日凌晨FAST正式对全球开放后,4月19日,“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在贵州落户。谢晓尧在南极参加国际会议更让谢晓尧自豪地是,9月30日,“FAST数据国际共享云平台”开始试运行,海量的天文数据通过贵州传输到了全球各地科学家手中。当FAST望向外太空寻找脉冲星时,海量的脉冲星信号将在谢晓尧的实验室经过精密计算和复杂流程处理,再传向国家天文台和世界各地。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脉冲星逾颗,其中,实验室协助发现了颗。无论FAST数据走得有多远,科技发展中起到主体作用的始终是“人”。谢晓尧说,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无论是对挑战科技前沿项目,还是培养人才主力军,都发挥着强而有力的凝聚作用。谢晓尧在南极冰盖上采样(右一)经过15年发展,实验室已从最初仅有两三个人扩展至如今的80多人,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大数据、FAST天文数据处理、遥感与地理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高速公路费额计算大数据应用等6个方向,每年都会有省外几十位学子来实验室报考研究生。然而,这远远不够。谢晓尧说:“随着‘FAST数据国际共享云平台’的不断做大,以及先导阵研究的持续深入,不仅需要培养大量计算机和天文学人才,还需机械、电子、通信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后备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赖盈盈编辑李贝多编审闵捷张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