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们观看海洋研究所宣传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建所70多年来,海洋所诞生了新中国海洋领域无数个第一:第一艘专业海洋科考船,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第一个由中国人发起的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培养了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硕士、博士、博士后……海洋所在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技术研发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始终引领着我国向海洋进军的蓝色征程。在所史馆,营员们了解了海洋所70多年的光辉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众多标志性重大创新成果,对海洋所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钦佩。营员们参观海洋所所史馆在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营员们看到了珍贵的“童鱼”“盲鼬鳚”“生发石”等标本,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被类型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所吸引和惊叹。该标本馆目前收藏各类海洋生物标本82余万号,是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最早的标本采集于年,是一座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研究、海洋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王永强高级工程师介绍海洋生物标本知识万物以数据而互联,未来因数据而智能。在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营员们认识了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科考船队、水下移动观测等构建成的“空天海地”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通过大屏幕动态演示,“观测”了西太平洋深海实时潜标科学观测网。在科研人员细致生动的讲解下,营员们深入了解了作为海洋主要数据来源之一的“科学”号考察船,通过船队理念、能力建设、运行机制、目标定位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了考察船工作,为后期的登船参观做好了准备。张斌高级工程师介绍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老师带来的潮间带海生物采集培训后,营员们来到了青岛太平角公园海边,与大海“零距离”接触,进行潮间带生物的调查采集。营员们组成采集小组,在两个小时的采集中分工协作,采集到绿藻、红藻、沙蚕、海螺、海蟹、牡蛎、小海鱼等多种海洋动植物。采集结束后,营员们乘车返回海大鱼山校区,用他们采集到的生物进行生态球制作,并进行标本分类。潮间带生物标本采集生态球制作晚上,营员们开展了“探秘海洋”开题论证会,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证会活动不但培养了营员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营员们对于海洋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好奇心。营员们表示,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广博,也体会到了海洋科研的无穷魅力,坚定了探索海洋的决心。本文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