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气象局公布了年全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选结果,荆州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研究型业务为支撑推进环境气象工作融合发展”获得表彰。
创新点:
1、推动市政府将环境气象服务纳入购买服务清单;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环境气象业务纳入日常业务范畴和业务流程开展。
2、共享生态环境、气象、高校等部门环境气象固定和移动,实现大气环境综合监测“一张图”。
3、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精准管控决策服务团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组建研发团队。
创新内容:
融入发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融入地方工作方案;二是深化与环境部门合作,开展改善空气质量人工增雨作业试验;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市政府将环境气象服务纳入购买服务清单,并将服务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气象部门开展环境气象业务系统开发、预报服务、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等业务。
内外协同,构建研究型业务体系。一是组建环境气象服务中心。成立环境气象服务中心,环境气象中心挂靠荆州市气象台,由3名固定业务人员专门从事环境气象业务工作;二是建设观测试验基地。联合武汉暴雨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开展野外观测试验,掌握了荆州污染物的垂直空间分布详实数据,为荆州污染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新一代天气雷达搬迁为契机,在雷达站新址建设野外观测试验基地,为开展大气环境观测提供良好平台;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聘请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专家指导开展环境气象预报技术研发和服务。加强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人才交流合作,联合开展荆州环境日报制作,培养环境气象业务科技型人才。
紧贴需求,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一是绘制大气环境综合监测“一张图”。联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武汉中心气象台,整合地理信息、周边排放源、环境监测站、气象站点和多源环境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建成环境气象数据“一张图”,为大气污染监测管理业务提供支撑;二是建立荆州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联合武汉暴雨所建立业务化的荆州市中尺度气象与大气化学在线耦合的三维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每日输出未来三天荆州地区6种主要污染物及常规气象要素的逐小时格点背景场数据,提升了空气质量精细化预报能力;三是研发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评估方法。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孔少飞团队,按照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规划和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开展不同污染物减排情景模拟试验,评估荆州市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研发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评估模型,为预评估设计减排情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开发大气污染管控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孔少飞团队、暴雨所、武汉中心气象台研发“荆州市大气污染防控与管制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集成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最优监管区域和最优减排管控方案自动生成、防控调度措施效益评估等功能,有力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与管控精细化水平。
取得效果
环境气象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在环境气象业务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培养了一批专、精、尖的环境气象科技型人才,建成荆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与管控气象决策支持系统,预报精细化、准确率不断提升,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同时加强新平台、新技术、新方法在业务服务中的运用,能够满足政府和环保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服务和精准管控需求,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通过聘请客座研究员,指导我局年轻科技人员开展项目研究、学术交流、论文撰写等,帮助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同时选派环境业务人员到省气象局、省环境监测总站访问交流学习,与气科院龚山陵研究员团队进行了接洽,将选派环境气象业务人员前往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气象人才队伍,先后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环境气象类论文3篇,申报获批市厅级科技基金项目4项。
良性循环机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环境气象业务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环境气象服务得到地方政府和环境部门肯定,政府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人影作业和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技术研发,服务效益反哺环境气象业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自去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每日制作一期荆州城区大气污染防控调度气象日报,提出管控建议,该产品已成为大气办精准管控的重要依据,空气质量不断向好发展,环境气象服务得到市政府、生态环境部门高度肯定。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媒体在报道荆州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中也多次对气象支撑作用给予高度肯定。
(材料整理:高迅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