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昆明市网格化管理从原来城市管理的人地

来源:遥感 时间:2023/1/26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zj/140110/4324721.html

新闻发布会现场。云南日报供图

3月13日上午,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主任龙苗在昆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围绕“怎么管”“管什么”“靠什么管”,对昆明市以“网格化”助推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昆明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进行全面介绍。

围绕“怎么管”,形成了“一个平台、两类标准、三组机制、四级网络、五进网格”的工作格局

建设“一个平台”

年,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运行系统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包括协同工作子系统、移动应用子系统、两级监督子系统和考核评价子系统等17个子系统,目前该系统内有网格数据、网格员数据、门前三包数据、部件数据、GIS地图数据、网格案件数据等。年,昆明市网格化预警指挥调度系统和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空间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昆明市网格化预警指挥调度系统构建了以市级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为中心节点,区网格化监督指挥分中心、街道处置中心为端节点的联动机制,建立了分级分类预警处置工作流程,实现了对网格内突发事件和存在安全隐患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空间信息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图斑分析对昆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治理相关专题进行动态监测,该系统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表裸露与疑似矿区监测、滇池周边管护、入滇河道周边、地表水资源监测、耕地变化、重点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重点水源保护区、地面扬尘源监测、房屋建筑变化监测、城市绿地监测等。

制定“两类标准”

1.网格划分标准。以单元网格为载体,在兼顾昆明市各区域特点和管理重点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全市主城区共划分了个城市管理网格,明确了网格员配置、巡查和考核标准,确保全面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

2.网格管理标准。统一制定了各类案件的信息采集、数据普查更新、立案结案和考核评价标准。明确管理内容、处置时限、处置部门和职能职责,量化各项监管指标,强化责任落实,编制形成网格化管理标准手册,提升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建立“三组机制”

1.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按照“市级(抽查)、区级(常态)、街道(基础)”的要求,市级监督员对各区网格巡查和案件处置情况进行抽查,区级监督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网格巡查发现上报问题。此外,系统还通过热线、网络、媒体、无人机、监控视频等方式收集城市管理问题,积极拓展问题发现渠道。

2.建立健全闭环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处置问题的能力。建立市级大循环、区级中循环、街道小循环和社区自循环的四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各区、街道按照职能职责协调处置属于本级职能部门的案件,同时通过下沉和整合工作力量,强化社区处置能力,确保大部分问题在社区发现和处置。

3.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建立协同各区和市级相关部门组成的协同指挥机制、以案定责的派单机制、联勤联动机制等,切实推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

 构建“四级网络”

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平台。市、县区设指挥中心,负责网格巡查、案件派遣、协调处置和考核评价等工作;街道设处置中心,社区设工作站,负责案件的快速处置。

实施“五进网格”

实行“1+5+X”的网格化工作模式,“1”指每个管理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负责协调网格内各类事项;“5”指将网格监督员、城管执法人员、环卫保洁人员、社区民警五类人员纳入网格中;“X”指根据工作需要,将各类社区专干、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等纳入网格。实现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管理目标,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围绕“管什么”,将城市管理部(事)件、滇池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等纳入网格监管范围

昆明市网格中心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坚持以标准化、精细化为导向,结合实际不断拓展网格监管内容。在原来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基础上,将滇池水环境、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纳入监管范围,研究制定了类城市管理,44类滇池水环境,6类大气污染共类问题的管理标准。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将地面扬尘源、房屋建筑、城市绿地、入滇河道、私挖乱采等重点问题纳入网格监管,定期拍摄地表图斑变化情况,通过闭环工作流程流转到责任部门处置。针对昆明市雨天淹积水较为突出的问题,依托城市预警指挥平台建立雨天淹积水指挥调度体系,对淹积水问题进行快速预警和及时处置。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推进,昆明市网格化管理内容从原来的城市管理的“人、地、物、事”拓展到“山、水、林、田、湖”等各个方面。

围绕“靠什么管”,构建了“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闭环”的工作模式

一是构建“两级监督”的监管模式

建立了“区级专职监督+市级专职再监督”的专业监督体系,名市级监督员通过漏报案件、假错案件和重复案件等对各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主城八区采用市场化方式招聘了近千名区级监督员负责对管理网格开展常态化巡查。市级监督员发现上报的案件,经市级平台派遣处置后,由市级核查结案;区级监督员发现上报的案件,经区级平台派遣处置后,由区级核查结案,市级对区级平台的结案情况进行抽查并纳入考核。市区两级监督员按照不同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构成了市、区两级双闭环的监管模式。

 二是建立“两级指挥”的监管体制

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在市级层面,建立了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加挂“昆明市城市运行综合监督指挥中心”牌子),隶属关系从市城管局调整到市政府办公室,在区级层面,成立了主城八区网格分中心,在市区两级真正实现了指挥派遣考核的高位监督,避免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三是构建“三级管理、四级闭环”的分类处置机制

建立“采集上报、立案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的市、区、街道三级闭合管理工作流程和市级“大循环”、区级“小循环”、街道“微循环”、社区“自循环”的四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

1.市级“大循环”。市级指挥中心按照处置流程协调处置归属于市级职能部门的案件;

2.区级“小循环”。区级指挥中心按照处置流程协调处置归属于区级职能部门的案件;

3.街道“微循环”。街道处置中心按照处置流程协调处置归属于街道职能的案件;

4.社区“自循环”。社区工作站自我巡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归属于社区自处置的案件。

云南网记者熊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