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青海阿尼玛卿冰川科考有何新发现总台记者带

来源:遥感 时间:2022/9/29
北京皮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科研团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阿尼玛卿山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冰川科学考察。当地的冰川有什么变化?科考有什么新发现?跟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一起去看看。

阿尼玛卿山最高海拔米,是黄河源头终年不化的雪山。“阿尼”意为先祖、老翁,“玛卿”的意思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唯格勒当雄冰川地处阿尼玛卿雪山中,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当中最长、最大的冰川。从空中俯瞰,冰舌从两山之间曲折蔓延,呈东北走势,巨大的冰舌在风的作用下出现大量脊皱,非常壮观。

据专家介绍,唯格勒当雄冰川是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库,这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构建立体观测体系,全方位评估冰川变化和黄河生态环境以及流域内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的关联影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究员张永:我们首先调取这一带的遥感卫星的大数据图片,再一个呢我们用无人机重新建模,用水文、气象、环境等这些要素进行地面观测,然后我们进到冰川的内部,进行结构和表面的一些机理的科考。

上图是科研团队此次利用卫星遥感系统观测到的冰川数据图,图中像舌头一样的白色区域就是唯格勒当雄冰川,冰川周围不同颜色代表冰川的不同位置。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究员张永:我们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等6种颜色,代表了34年的冰川变化规律。

记者实地探访看冰川内部奇观

冰川的积累和消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缓慢地变化中造就了冰针、冰塔、冰漏斗、冰蘑菇等千姿百态的冰川奇观。无声的冰川用它们的形态告诉科学家们很多信息。

专家告诉记者,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冰也有自己的时光印记。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究员张永:它有4层污化层,这4层污化层代表什么?代表冰舌在这个地方曾经经历过4次冰进、4次冰退,这是冰进冰退4次大过程。它的积累,这层相对来说就厚,污化层黑的比较多就说明这段时间冰期积累比较少,相对来说这是暖期。这一层很厚,冰又很干净,说明什么问题?在这个年份冰川是一个积累时期。所以通过我们的三十几年监测,发现有10次冰进24次冰退,这些结理层次给出了答案。

在唯格勒当雄冰川内部有一个隧道一样的洞口,称之为冰隧洞,冰隧洞是在夏天的时候通过雨水不断冲刷形成的。

冰洞之内千姿百态,冰洞之外也有着不同奇观。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究员张永:这个冰面为我们重建了冰蘑菇的演化机理,冰碛物在冰针上渐渐地形成了这么一个形态。我们把这种形态叫做冰蘑菇。冰蘑菇,还有冰针,冰冻,冰河,冰碛表面湖为我们构建了非常美丽的一个唯格勒当雄冰上公园。

雪山下的牧民自发保护冰川

常年来,除了科考团队定期在阿尼玛卿山开展冰川科考,更多的日子里是当地牧民群众经过科考队简单培训后,用最原始的方法来记录冰川的变化。

年,当地的牧民们自发组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组,大家用油漆做好冰川位置标记,至今,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13年。那些早年的标记,在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后,已经变得模糊。

13年来,牧民们在冰碛石上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了很多冰川变化的真实数据,用朴实的行动支持着冰川保护。

牧民昂保加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保护冰川的宣传力度和政策力度,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组里。大家除了坚持记录阿尼玛卿冰川的数据,还自发捡拾冰山和草原上的垃圾,定期巡山、宣讲消防灭火知识。

当地牧民卓玛吉:我们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可以说阿尼玛卿山就是我们的养育之山,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神山,这里的水养育了我们、我们的子女、还有我们的牛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究员张永:整个这块冰川对黄河流域的生态,起着水资源的安全作用,它的变化对黄河生态保护、地质灾害、气候灾害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