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介绍 >> 正文 >> 正文

山东林草湿荒专项调查与ldquo三调

来源:遥感 时间:2022/5/7

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山东省在基础调查与相关专项调查中勇于探索实践,制定了林、草、湿、荒与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全面融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专项调查数据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了调查成果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了符合山东实际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新路径,为更好履行“两统一”职责、有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和一体化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南大明湖。

三年实践

形成全省统一的融合技术路径

省级机构改革后,山东省实现了土地、森林、海洋、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为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和“三调”的融合创造了先决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山东注重分析研究各项调查的地类衔接关系和差异,探索实践了融合的技术路径。年,率先探索“林”“荒”专项调查。山东省明确了“国土三调打牢基础,各专项调查最大限度衔接国土三调基底数据,整合土地、林业等各方技术力量”的工作思路。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调查与“三调”地类融合衔接技术路线,在5个县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地类衔接关联模型。同时,山东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也以“三调”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保持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小班与“三调”图斑界线、土地权属、行政界线等完全一致,并兼顾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评价要求。年,各专项调查开展融合实践。在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调查中,山东全面采用以“三调”地类图斑为底版的技术路线,形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融合方案,强调“三调”确定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地类唯一性,确保地类之间不交叉重叠,突破了困扰多年的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局面。在草地资源调查中,山东更改了以往调查时的传统样地,分别从“三调”的初始调查成果和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的草地图斑中选取50公顷以上的个图斑作为调查样地,确保样地选取与国土三调相统一,样地设置地区从原来的5市9县增加为11市40县,并重新开展了系统填报,同时依托“三调”数据库对年度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数据管理。

工作人员翻山越岭开展调查。

年,林、草、湿、荒同步融进“一张图”。年,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确定山东省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试点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首次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山东以此为契机,将原来各自独立开展的林、草、湿、荒专项调查监测协同起来开展,研发了省级综合调查监测系统,在全国率先以基于“三调”的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统一了林、草、湿、荒资源数据的坐标系统,形成了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工作底图。通过叠加最新遥感影像,进行图斑内业判读,仔细划分林地、草地和湿地图斑,完善属性信息,确定植被覆盖类型。对内业判读不确定图斑,采用移动端和无人机的内外一体化多端举证技术,进行实地拍照举证核实,掌握林地、草地、湿地资源的范围、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及年度消长动态变化情况,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年度更新,形成全省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数据库。其中,森林资源调查坚持“三调”林地地类的唯一性,对“其他林地”开展细化调查;草地资源调查实现了综合监测与基况监测同步开展,通过一次调查产出两项成果,其样地调查创新设置逻辑关系,提高了表间汇总效率;湿地调查则探索了多个湿地分类标准的衔接关系,形成湿地数据衔接成果;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变以往五年一次的监测成果为年度更新,严格采用气候区类型界线确定监测范围,引入无人机技术,丰富了大样地的监测方式。

外业技术实地讲解。

总之,全省各级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实践了“专项调查资料收集—融合底图制作—内业遥感解译—外业举证核实—数据更新对接—数据库建设—数据质检核查—成果汇总上报”的统一技术路径,建成综合调查监测“一张图”数据库。

与时俱进

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自主研发“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系统”。山东研发了“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系统”,集成矢量、影像、三维、点云等多类地理信息,设置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化/沙化四大分区模块,具有内外业数据收集、图形编辑、报表分析、成果上报等功能,集成视频监控、无人机飞控和移动APP技术,使以往独立进行的林、草、湿、荒专项调查实现“一体化”调查、“一个平台”管理,并有效提升了调查效率。该系统还包含项属性因子、个阈值、条逻辑规则、9个管理分区,可同时满足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化/沙化、国家级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等专项管理工作需求,以“三调”为基底,派生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库、草原监测数据库、湿地监测数据库、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库、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沿海防护林数据库等多个专项调查成果,并智能化制作了专题图,实现了“一次调查、多种成果”。

工作人员开展草地资源调查。

突破了林、草、湿、荒调查数据与“三调”数据融合自动处理技术瓶颈。针对数据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狭长形态、尖锐形态小图斑问题,山东提出基于步进技术及膨胀腐蚀理论的小图斑融合处理方法,通过确定图斑缓冲前后实际差值,并与理论经验值进行对比,自动判别林、草、湿、荒数据与“三调”数据融合时产生的局部狭长图斑,通过图斑自动切割合并处理,保障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96%的狭长图斑能自动识别和处理,有效解决了数据融合处理中边界判定、图形合并、属性取舍等关键问题。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野外调查。

建立了林、草、湿、荒资源样本库,探索了变化图斑的遥感智能解译与提取。在分析林、草、湿、荒各类资源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山东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林、草、湿、荒资源变化图斑遥感智能提取技术,通过定义林、草、湿、荒资源变化场景,利用时序成果生成林、草、湿、荒变化图斑样本;基于自训练等半监督训练技术,实现对无标注数据的自训练和一体化的“样本—训练—预测”迭代式半监督训练;综合采用变化图斑自动提取、属性赋值和图形后处理技术,对林、草、湿、荒资源变化图斑实现一体化、流程化遥感智能提取。同时,首次应用遥感智能解译技术,实现了对全省林、草、湿、荒监测图斑的自动提取,在典型样本试验区准确率和查全率达到80%,提高了内业判读的效率。

成果丰硕

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全面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闭环管理。在实践中,山东深入研究各专项调查的调查周期、调查时点、调查内容的差异性和趋同性,通过林、草、湿、荒专项调查与“三调”成果全面融合衔接,使各专项调查与综合调查监测同步实现年度更新、动态监测,改变了森林资源管理无法衔接基础调查、草原调查注重固定样点常规性监测、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五年开展一次的工作模式。在协同推进林、草、湿、荒等专项调查监测的同时,将工作中发现的变化情况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进行核实,让国土变更调查增量成果及时更新到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数据库中成为新基底,实现“基础调查—专项调查监测—基础调查”的闭环管理,提升了各项调查成果的准确度,推动了“一张图”管理的实施。圆满完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试点任务。山东省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地类关联模型和地类衔接图谱,出台了《山东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构建了“1+10+3”的调查监测体系基础框架,建成了年度地理国情监测多源自然资源数据空间对应关系软件平台和全方位自然资源协同调查监测展示与应用分析软件,实现了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为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省级核查验收。

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山东充分发挥“三调”和国土年度变更调查的“现状底图”作用,解决地类交叉重叠问题,进一步厘清了林、草、湿资源的范围、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为建设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支撑林长制督查考核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精准支撑“规划蓝图”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林草发展规划编制中,精准展示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为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林业发展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分析现状地类、林龄结构、盐渍化程度等因子,提取造林、更新造林和退化林修复区域图斑,实现了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和精准化管理,有效服务了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此外,为森林督查、国家级公益林优化调整、林地行政许可审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综合行政执法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基础底图,可有效服务“管理用图”应用。编制出台《山东省省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项目预算标准(试行)》,结合工作内容、困难类别以及往年工作实际,综合劳务成本、材料成本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进行预算标准测算,提升了预算编制制度化、标准化水平,有效保障了综合调查监测的实施。

原山国有林场。

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攻坚突破林、草、湿、荒与国土变更调查特别是日常变更机制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水平,持续探索建立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增量更新模型,实现数据的增量更新、日常动态更新。

来源:i自然全媒体编辑:顾慧初审:余青 审核:王增宁

征稿启事

协会长期面向各会员单位、地信企业、工委会、省级协会、用户单位等征集宣传素材和新闻稿件。重点包括各单位、各领域、各地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等创新成果,地理信息典型应用,国际市场开拓、产学研合作等的重大进展,各细分领域发展综述等。欢迎各单位踊跃投稿!

“企业家风采”、“实景三维”、“专精特新”、“新产品发布汇”等主题宣传进行中,欢迎投稿!

联系人:顾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