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中,中山大学是争议比较大的一所。一方面是它“财大气粗”,近些年获得的拨款预算与浙江大学同属于“坐四望三”的位置,仅次于清华北大,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另一方面是它的实力排名跟巨额的拨款预算不匹配,综合排名在国内高校十名左右,在“国家三大奖”排名中更是排到了50名开外。
这两种情况结合起来,就很矛盾了,给人一种严重名不副实的感觉,高额的经费打了水漂。
不过,这种局面或许正在改变,这段时间Nature指数和软科陆续发布了最新的大学和学科排名,中山大学都获得了很惊艳的排名结果。
首先是Nature指数世界高校排名,中山大学首次挺进全球高校排名Top10,排名第10,排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之后,排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名校之前。
其次是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也有多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全国Top10之列,包括旅游休闲管理(全球第3)、生物医学工程(全球第5)、水资源工程(全球第9)、地理(全国第1)、生态学(全国第2)、大气科学(全国第4)、地球科学(全国第5)、环境科学与工程(全国第5)、海洋科学(全国第5)、遥感技术(全国第6)、数学(全国6-10)、物理(全国第8)等。
虽然Nature指数和软科的评分标准不同,但都是国际公认的大学排名权威机构,两者综合来看,中山大学的实力确实确实不可小觑。单从排名来看,中山大学的路子走对了。
众所周知,中山大学近几年在人才引进方面非常积极,陆续要引进各类人才多人,号称中国高校中最大的“人才蓄水池”。这些引进来的人才,主要的KPI就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这么多以拼论文为主业的人才聚在一起,近几年以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量肯定少不了,Nature指数和软科学科排名的主要排名因子就是论文,这样一来,中山大学的排名自然就上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山大学的大学和学科排名数据这么亮眼,却总给人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中山大学重金投入也是近些年的事情,加上大学和学科排名主要参考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过于专业,非学术圈内的人很难做出比较理性、客观的判断。
第二是中山大学优势学科以理科为主,而非热门的工科,像地理、生态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虽然算不上是“天坑”成员,但是在就业市场的需求也不大,同时相对于工科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概率很小,或者滞后性大,不容易获得“国家三大奖”,所以给人一种比较“弱”的感觉。
不管怎样,从近几年各主要权威机构的大学和学科排名榜单来看,中山大学的排名是稳步提升的,证明其巨额的研发投入没有“打水漂”。毕竟搞基础研究不是一两天就能出成果的,必须有“坐冷板凳”的觉悟才行,耐得住寂寞才会有厚积薄发的那一天。
当然,让普通人认可的“产出”比较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除了跟中山大学以文理科为主的学科建设特点有关之外,也说明中山大学在学术转化方面还需要加强努力。如果把转化的能力上去了,相信中山大学接下来会有更大的突破。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猜你还想看:
从高一倒数第一到考上北大,学霸逆袭背后,是用了两个锦囊小学成绩不重要?资深教师:能逆袭的很少,别太高估了孩子的智商上课听懂了,考试却做错?“听懂”到“学会”之间,隔着四道鸿沟孩子学习走神?每天玩10分钟游戏,培养超群专注力,写作业不磨蹭英语学霸:坚持“五步精读法”半年,我从英语垫底生变成了尖子生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