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优势 >> 正文 >> 正文

喜讯北航牵头,中外大学生联合研制,亚太空

来源:遥感 时间:2023/5/1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喜讯

北航牵头,中外大学生联合研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小卫星成功发射!原创航小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周年

激动!重磅!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一飞冲天

年10月14日18时51分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开展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项目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1

(APSCO-SSS-1)

以下简写为“北航亚太一号”

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发射过程示意动画,SSS-1在1分50秒

中国牵头、多国协同、天地联盟

这颗小小的卫星

彰显北航空天报国使命担当

书写中国航天的国际化进程

助力亚太空间合作共赢发展

我们一起走近它——

一颗国际合作星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sia-PacificSpaceCooperationOrganization,APSCO)于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是由中国发起、具有完全国际法律地位的政府间非营利性国际组织。APSCO成立1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

年12月16日下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多边合作,并通过技术研发、应用、人才培训等事务在成员国之间开展互助,提高成员国空间能力,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

大学生小卫星项目(APSCO-SSS)

是APSCO的第一个重大国际项目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议提出

年APSCO理事会正式批准

年举行项目启动仪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任命为

该项目的牵头单位(LeadingUniversity)

年12月,项目启动会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总部举行。北航副校长黄海军代表项目的牵头单位(LeadingUniversity)与APSCO秘书长签约

由北航牵头,APSCO多个成员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APSCO-SSS项目,旨在推进APSCO成员国大学小卫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培养航天技术和应用人才,促进APSCO成员国在空间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写入《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项目内容

三星编队、四大任务

各成员国大学联合研制3颗小卫星

包括1颗微小卫星(SSS-1)

是主卫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

2颗纳卫星(SSS-2A/2B)

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负责

组成一个名为APSCO-SSS的系统

3颗卫星将进行编队飞行

共同完成在轨技术验证、星间通信

空间科学探测及空间遥感应用任务

年1月,北航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项目

砥砺五年,一朝破茧。项目启动,各成员国代表即围绕建立多边国际空间技术合作机制、APSCO大学小卫星技术方案、国际化空间技术教育与培训等内容进行讨论,明确分工和责任义务。项目推进过程中,各成员国共计进行十余次技术交流会议,进行关键节点评审、形成多项技术文件,开展多次国际会议。

年5月PRR项目需求评审会

年8月CDR正样设计评审会

在北航负责的APSCO-SSS-1研制中

巴基斯坦、秘鲁等多个国家参与了

小卫星多个分系统的方案设计

以及工程样机研制、集成测试、样机联调等工作

年11月,SSS-1开展工程件(EM)集成测试,各成员国代表按计划对研制的设备工程件开展了设备级、分系统级和系统级的测试,得到了预期的测试结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图为团队成员参与EM联调工作。

一颗自主创新星

9月16日上午

SSS-1小卫星

在北航举行出征仪式

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副秘书长Ferhat出席

“北航亚太一号”小卫星体积为mm,重约36kg,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发射,运行于km的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实物发射状态(左)和卫星在轨状态模型

年项目立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建设了相应配套设施,设立了“两总”系统开展工作。宇航学院、国际学院为主,计算机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参与,多个单位全力保障小卫星的研制与人才培养协同推进。

总指挥:陶智

副总指挥:杨立军、翁敬农、王伟宗

总设计师:黄海

常务副总设计师兼姿控系统指导教师:孙亮

机热系统指导教师:陈珅艳

测控系统指导教师:陈培、王新升

星务系统指导教师:牛建伟、陈培

电源系统指导教师:余旭东

有效载荷指导教师:孙秀聪、楚中毅

离轨系统指导教师:汤海滨、任军学、富庆飞

数字卫星系统指导教师:徐明,董云峰

该项目选拔骨干学生直接担任总师,承担卫星研制全流程各项任务。小卫星系统7个分系统组成指导教师、中外学生共同参加的研发攻关团队。

小卫星团队部分成员

“北航亚太一号”小卫星的核心载荷盘绕式伸展臂和离轨装置电推进器完全由北航学生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其中,盘绕式伸展臂具有大柔性、高展开收拢比的特点,是国内首个在轨验证的被动式盘绕展开机构;电推进装置具有高比冲、变推力和集成化的特点,是国际上首个容性储电单台自中和电喷雾推力器的在轨应用。此次发射任务将对盘绕式伸展臂机构在轨展开技术、ADS-B空管接收机在轨技术进行验证,并进行遥感成像。

左:盘压杆展开状态实物;右:卫星在轨状态展开模型

一颗人才培养星

这颗小卫星

不仅是一颗技术试验卫星

更是一颗面向教育教学的卫星

从任务规划到系统设计,从单机研制到总装总测,卫星的每一个研制环节都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权;卫星发射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北航地面站向卫星发送指令并更新控制算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空间科学技术的兴趣,促进空间技术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颗小卫星的研制发射

先后有10余名教师、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包括56名中国学生以及45名留学生

从需求分析到图纸设计再到卫星上天

“学生自主、国际互促”贯穿全过程

立项研制的5年来,历经重重困难。数千封国际邮件,近百次视频交流,数十家协调部门……项目团队艰苦奋斗,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协同各分系统接口等相关工作。为了追赶进度,部分学生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坚守在研制一线。

例如,赵旭瑞同学对卫星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不超过3%;李佳同学在发射前近1个月的整星测试中,对多条测试项进行反复核查;王继开同学连续工作5个昼夜,以确保地面站软硬件正常和星地联路畅通。

留学生线上交流

总设计师

黄海

它不仅是一颗卫星,也起到了亚太地区空间技术领域合作的纽带作用。它的成功发射是APSCO各成员国通力合作的成果,也体现了北航在航天国际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担当。作为一颗“教育卫星”,其研制工作主要由学生承担,已培养了一批空间技术人才。依托此卫星项目,后续将形成更完善的卫星技术相关课程体系,以服务于国内外航天人才的培养。

常务副总设计师孙亮

这既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也是一个立足于教育教学的项目,我们在每一个研制环节都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平台。这颗卫星承载了北航小卫星团队多年付出的汗水,为学生们的严慎细实和持之以恒而喝彩,为小卫星团队的攻坚克难和脚踏实地而自豪!

副总设计师陈珅艳

深刻体会到项目凝聚了北航广大师生的心血,也是中国航天助力亚太区域空间合作交流的成果。每一个航天人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紧密合作,有很多无名英雄,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非常感动!整个团队锻炼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切身体验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电喷雾推力器指导教师任军学

团队成员克服了研制时间短、受疫情影响等困难,凭借团队多年来在电推进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积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完成了推力器的多轮次设计、加工、测试和联调工作,按时完成推力器正样产品的交付,为此次小卫星离轨功能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焊电线、接台架、做装箱……一步步从无到有,小卫星的雏形从成员们的手中逐步成型;卫星总装集成,环境试验测试,机构部件展开,小卫星的“翅膀”正一步步舒展,疫情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各种的技术难题铸成了更高的阶梯。

学生研制卫星

学生总师

赵旭瑞

伴随着火箭起飞的轰鸣声,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承载着试验队全体师生的梦想与希望,小卫星终飞向了太空。回首过往的5年,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研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各司其职、同心协力,为卫星的研制工作倾尽所有。成功来之不易。我为在这样的团队学习与工作而感到自豪!

星务分系统学生总师李佳

在卫星AIT阶段,我们做了充分的测试,并针对不同故障模式设计了故障预案,确保卫星在轨任务顺利执行。研制和测试任务最紧的那段时间,团队师生攻坚克难,每天从早八点攻关到晚十一点,辛苦但很充实。卫星发射成功,我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于是可以自豪地说:“看!天上那颗北航星,是我们自己的星星!”

姿控分系统学生总师赵泽林

在姿控分系统的任务需求分析、硬件配置、控制策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和地面闭环测试等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对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了实际的检验,甚至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从课堂走向工程,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将激励着我继续奋斗、不断前行。

测控分系统学生总师田昊

测控分系统承担着星地沟通桥梁的角色,参与其建设使我深刻认识到测控分系统的复杂与庞大,每一台设备,每一个信息传输环节都不可出错。为了完成测控任务,我们分系统的成员积极与总体人员、各个分系统以及外协合作方沟通协调,攻克重重了难关,终于在发射前完成地面站的搭建与调试。

团队成员

段诗阳

非常有幸能在本科期间参与研制工作。小卫星团队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集体,研制期间,课题组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令我感受到了北航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因为心中的航天梦,我来到了北航。现在梦想即将随着小卫星飞到太空中,航天精神也在课题组的薪火相传中发扬光大。

APSCO成员国在北航的留学研究生中

有不少人参与了项目研制的全过程

他们也更加知华、友华、爱华

留学生参与姿控联调工作

长期以来,北航坚持探索多层次国际航天人才的融合培养,以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为牵引,创新打造以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中外融合小卫星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年,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在北航设立,挂靠在国际学院运行。年,北航创立小卫星技术国际研究生项目,至今共为13个国家培养了6届78名小卫星技术专业国际研究生,大部分国际毕业生成为了所在国小卫星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或行业主管。例如,级小卫星方向巴西籍留学生佩德罗年毕业后在巴西航天局工作,成为小卫星项目的技术骨干。

年,APSCO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在北航挂牌

培训和教育也是APSCOSSS项目重要的特点之一。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APSCO各成员国推荐学生,针对小卫星技术进行硕士培养。到目前为止,北航已为APSCO成员国培养小卫星方向的国际学生40多人。

短期培训是另一种方式。图为年8月,由APSCO主办、北航承办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项目首届暑期学校

ZeenatRajar级硕士

IamfromPakistan.IhadtheuniqueopportunitytostudyandanalyzeElectricPowerSubsystem(EPS)ofSSS-1.MyfocuswasthesolararrayusedtopowerSSS-1onboardequipment.TherareexperienceandtheknowledgethatIgainedbyworkingonSSS-1projecthasopenednewperspectivesformyfuturecareeraswellasstudygoalsbyprovidingaboosttomypassionforspaceeducation.

MuhammadAsfandyar级硕士

In,IgotagreatopportunitytodoaMastersinMicrosatelliteengineeringfromBeihangUniversity.BeihangwaschosenasleadfortheSSS-1satelliteproject,soIgotatremendousopportunitytoworkonthisproject.Aft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