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
治理大气污染,还天空以蓝色;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
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美丽中国”被列为现代化目标之一。
气象工作融入发展大局,立足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定位,努力发挥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职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发挥着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贵州
石缝“长出”摇钱树
记者杨春竹通讯员胡倩
年,贵州省气象局提出“十一五”期间在主要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建立环境气象监测站,开展石漠化生态系统监测,为“生态立省”作出气象贡献的工作目标。
随后,结合实地调查和观测,省气象局建立了石漠化遥感解译模型,定量辨识气象因子与石漠化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贵州对发展立体农业有天然优势。结合研究成果,贵州省气象局提出生态修复、开展水土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等对策。
贞丰县顶坛村种植耐旱耐贫、生命力强和寿命长的花椒,六盘水市可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红心猕猴桃……
气象科技“加盟”,使贵州通过科学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治理石漠化,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相结合,探索林果、林药、林菜结合等多种经营模式,既达到治理石漠化的目的,又提高石漠化地区村民经济收入,调动了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治理前的石漠化
治理后的苍翠
山西
气象特色小镇激活生态旅游
通讯员武雅丽李晨光
山西省翼城县西阎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乡镇。
为此,翼城县政府以气候资源为镇域旅游发展特色,积极打造“气象特色小镇”。
山西省气象局主动对接,组织专家团队,对西阎镇进行气候资源考察挖掘,建议翼城县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打造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历山旅游的核心元素。
翼城县气象局将在历山景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气象站,使游客可从手机客户端远程查看空气质量状况和天气情况。室内建设以气象观测、气象文化、气象发展史等内容为主;室外建设以气象观测体验区、历山气候概况等内容为主。
今后,山西省气象局围绕全省规划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开展特色气候品牌创建、开发气象人文资源,助力山西旅游发展,打造地方生态特色名片,主动融入山西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之中。
吉林
还长白山天然本色
记者王灵玲通讯员徐丽萍
由于上世纪的过量采伐,长白山区域内森林质量一度变差,并直接影响到了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近年来,吉林省气象局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初步建成三个生态系统观测站,并结合原有土壤水分站、酸雨站、草原观测站等气象现代化观测台站,积极开展气候与生态气象观测业务。
针对做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生态建设等气象保障服务,吉林省气象局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
目前,省气象局已将公园相关管理人员全部纳入预警发布信息库,并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便收集气象数据、地理信息和遥感数据等资料。
今年以来,省气象局积极组织开展多次空、地立体增雨作业,增加降水约8亿立方米;在吉林省生态重点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型增雨(雪)作业面积累计万余公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西藏
卫星遥感守护高原生态建设
记者查日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自治区政府从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人工种草项目,以缓解人畜矛盾日益突出带来的草原生态安全问题。
年8月12日,西藏自治区政府与国防科工局在拉萨成立高分西藏中心,挂靠西藏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中心)。
为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估人工种草项目实施以来的成效,年,高分西藏中心组织项目团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全区个人工种草典型地块进行了对比监测,并利用遥感监测分析成果,向自治区政府呈报了《人工种草遥感监测公报》。
与此同时,高分西藏中心主动参与自治区禁牧、草补工作,实时跟踪监测,及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制作发布《西藏气候变化与草地监测公报》等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公报系列产品;与自治区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遥感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机制,推动多星多源多种遥感数据融合。
黑龙江
“智能化”防火守卫绿色林海
记者张恒翀袁长焕
每年春秋两季是森林火灾高发季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为了克制森林“火魔”的利剑。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年至年,省气象局在大小兴安岭林区开展以生态修复、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为目的的飞机增雨作业共计架次,作业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增雨区共计降雨24.亿吨,为森林防火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6月3日至5日,内蒙古自治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烧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呼源林场内。
黑龙江省气象局利用已建设的林火监测自动站,与新一代天气雷达、EOS卫星接收系统,加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组织省气象科研所开展卫星遥感监测火情服务;由佳木斯卫星地面站应用风云三号卫星产品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防火办提供精细化火情监测卫星遥感信息;森林火险气象服务业务平台估算火情面积和受灾面积,制作并发布预报预警,实现了森林防火“智能化”。
福建
气象雷达给青山绿水“体检”
记者汤珺琳
近年来,福建省气象局创新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森林火灾实时探测。
“每隔6分钟,对半径多千米、方圆10多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一次扫描探测,借助雷达的火灾回波可以更准、更早地发现林火,比目前其他探测手段早了30分钟至两小时,提高了森林火灾扑救的效率。”龙岩市气象局红尖山雷达站站长张深寿说。
福建森林覆盖率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年,通过反复查看历史林火过程对应的雷达回波资料,统计分析烟尘雷达回波的特征,实地考察林火现场等,省气象局分析出林火烟尘回波具有“小、矮、弱、不动、扩散”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人工识别流程,于年到年在高火险天气时通过人工识别烟尘的雷达回波,对林业部门进行通报,效果明显。
年6月,省气象局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监测林火回波系统V1.0”软件,利用回波块跟踪分析法,自动识别林火回波并短信报警,生成回波随时间变化图和要素变化曲线图,成功实现了从人工识别到自动监测的跨越。
年到年,龙岩雷达进行了一年的业务试运行,监测林火回波88起,准确率达80%以上。
为更好地服务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森林防火预警监测能力,年下半年,福建省气象局雷达应用创新团队引入了并行多线程、机器学习、自动杂波筛选等方法,改进识别追踪测算方法。
年3月,新的软件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监测烟尘回波”正式上线试运行,将福建全省8部雷达和广东汕头、梅州两部雷达应用于组网监测业务,并于3月21日至4月7日期间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在晴热天气时,要核实的火点比例相当高,达到81.6%。
福建省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翁武达表示,天气雷达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全时段连续监测烟尘回波,做到判断准确、提早预警、实时跟踪,是现有手段的重要补充,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河北
助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通讯员马洵赵娜
为在明年3月底实现“全省PM2.5浓度同比下降3%、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的目标,河北省气象局将通过一系列手段,突出减排调控气象保障服务的精准度。
在制作精细化环境气象服务产品方面,由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牵头,制作发布混合层高度及地表通风系数等环境气象客观化综合分析产品;制作逆温落区、静稳天气指数等环境气象参数预报产品;制作全省11市及雄安新区4天时效的空气质量预报产品等。
在环境气象监测与评估领域,全省气象部门将开展针对秋冬季雾-霾、沙尘等重污染天气的区域及演变;10天以内雾-霾、沙尘等重污染天气预报;制作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落区预报,滚动制作未来3天逐3小时能见度客观预报。
同时,滚动制作秋冬季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演变趋势预测,逐月提供月度主要冷空气活动过程与静稳天气过程预测。
天津
交出建筑节能“绿色”答卷
记者张妍通讯员李明财孙悦
近年来,面向城市建筑高耗能的突出问题和节能降耗的实际需求,天津市气象局组建了“气候变化与建筑节能”创新团队,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及设计负荷的影响,建立适应全国不同建筑气候区的气象参数计算方法和典型气象年生成技术,并基于最新气象预测数据,修订建立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建筑节能需求的典型气象年数据集。
此外,市气象局基于全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数据制定了天津市地标《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与算法》,成为天津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新依据。
随着建筑节能气象研究不断深入,天津市气候中心开展了建筑能耗评估预测模型研究,揭示出不同建筑气候区影响能耗的关键气候因子。
基于该成果,市气候中心研发了综合气象要素影响的供热动态调控技术,开展前馈式供暖调节服务。
宁夏
云水资源开发“修复”生态环境
通讯员雒璇穆建华高莹云韩颖娟
直面水资源匮乏这一制约宁夏生态建设的根本痛点,自治区气象局谋划并启动六盘山地形云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对六盘山区云水资源的监测和开发能力,有效增加六盘山区降水量,进而更好服务六盘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依托项目带动,建成由云雷达、微雨雷达等组成的六盘山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探测系统。
六盘山对贫瘠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广阔地域环境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湿润调节作用。
截至今年5月,六盘山试验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六盘山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探测网。
未来,自治区气象局还计划增加车载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云凝结核计数器,结合探测环境要求和观测需求,补充观测盲点,建成六盘山区云水宏微观精细特征监测网络。
湖北
让沧浪之水“清兮”
记者唐悦
通讯员陈明秀马德栗付佳
年,南水北调中线正式启用,湖北省气象部门用贴心的保障服务与之一路同行。
年,“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配置特征及调水适应对策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为水资源合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年12月14日,十堰市气象局首次开展冬季人工增雨(雪)改善空气质量试验,取得明显效果。年,湖北省气象局把堵河流域列入水库增水试区,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常态化增雨打下基础。
9月之后,省气象局还根据水库蓄水和水源区生态保护需求,在十堰、宜昌、襄阳等地开展增雨作业13架次,改善水源涵养区、湖泊湿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
今年6月13日8时许,丹江口水库首次开闸,为下游生态补水。适时补水的决策背后,丹江口市气象局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除了为水库量身打造各类服务产品之外,该局在年罕见秋汛等重大天气过程来临时,加强与水库调度中心会商,助力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推荐阅读
记者的“朋友圈”是怎么聊“天”的?暴露年龄系列!快跟着熟悉的bgm感受“联播天气预报”的近40年不惧风雨,一路前行!他们奔走在气象新闻报道一线敬佩!大漠里追流沙、冰山下测雪温…他们在边疆做气象科研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本文作者:中国气象报社记者张宏伟张玮鸥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