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优势 >> 正文 >> 正文

用逼死me精神给卫星装上千里眼

来源:遥感 时间:2022/8/22

用“逼死me”精神给卫星装上“千里眼”

——记“巴遥一号”相机研制团队

“巴遥一号”相机研制团队成员在检测相机电路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供图

第二看台

李莉本报记者付毅飞

7月9日,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以下简称“巴遥一号”)成功发射入轨,这是我国设计的首颗寿命长达7年的出口遥感国际星。该卫星搭载的两台全色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优于1米,成像幅宽达到60公里。有专家评价,能达到如此指标的相机,在国际商业遥感领域仅此两台。

打造“独二无三”相机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的研制团队。当科技日报记者问起这一年多的攻关历程,团队小伙伴们用所名概括了一切:“所的英文名字是‘BISME’,发音是‘逼死me’(逼死我)。所以我们就得用‘逼死自己’的精神,把产品做好。”

先过“巴式英语”关

年4月,“巴遥一号”相机项目正式启动,卫星总体要求年7月完成两台正样相机的交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的履约英文技术文件,全面配合用户方的监造。

对年轻的相机研制团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大考。出人意料的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不是技术坎,而是语言关。

项目中,巴方聘请了拥有丰富卫星研制经验的法国顾问。和对方一交流,研制团队无不愕然。对方的英语发音并非他们熟悉的美式或英式,而是带有严重口音的巴式、法式英语。大家屏息凝神仔细听,却仍听得一头雾水。

项目指挥党一涵决定解决这个问题。她请来一位口语教师,成立了英语口语学习班,又找来巴基斯坦和法国口音的听力材料,帮助大家逐渐熟悉巴、法口音的发音特点。同时,老师也针对合同中常用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教学。针对性训练一段时间后,团队成员进步神速,基本能与外方顺畅交流。

“不逼着大家跨过语言关,我们交流都成问题,无法想象研制该如何顺利推进。”党一涵笑道。

精心设计,打造“长寿”镜头

项目实施中,研制团队严把质量关,每个环节都追求完美。团队产保经理蔡媛媛更是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逼死me小马达”,实时跟踪产品质量,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按质量管理要求处理,绝不拖到第二天。

相机交付后,进入卫星总装阶段,研制团队得知所用的一种电缆在其他型号上出现了工艺缺陷。虽然该电缆已经通过了全面测试,并没有出现问题,但他们还是决定换掉。更换新电缆后,研制团队对相机分系统的全部项目重新进行测试,并与此前测试数据进行了比对,以确保质量达标。

高分辨率卫星对微振动要求极为严格。承担微振动分析工作的设计师根据微振动特点,从颤振源、传播路径、相机响应三方面进行建模分析,同时参考基线相机在轨的微振动表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经过对试验数据的细致分析,方才得出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的结论。

由于“巴遥一号”设计寿命长达7年,研制团队精心设计了相机在单轨及连续多轨情况下的使用策略,详细分析了空间辐射环境和原子氧对电子器件及光学镜头的影响,以确保产品能达到使用寿命要求。

探索出口相机研制新模式

“‘巴遥一号’相机项目为我们开创了全新的研制模式。”该项目负责人胡永力表示。

巴方此次聘请的顾问,全部是参加过法国卫星研制的老专家,在遥感领域造诣颇深。他们从总体、分系统,到单机、产保全程监督,从设计、工艺到原材料都提出了严苛要求。这样的合作,使得该项目研制流程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创建了我国对外出口相机国际化履约标准,形成了完整的文件体系,为我国后续研制国际卫星相机奠定了基础。

“同外国专家交流,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研制能力、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和‘逼死me’的精神。”胡永力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撬动更大的国际商业遥感市场,在产品研制、履约、在轨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比照国际一流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