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空间信息技术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以移动对象、时空、遥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卫星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型产业,正成为新基建和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天地一体化资讯网络建设和加速卫星商业化应用。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明确要在农村金融领域,借助卫星遥感在内的新型感知技术,实现融资需求精准授信,推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智能化,打造数字绿色服务体系。金融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运用空间信息技术,能够加速航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空间应用产业发展,提升航天发展效益效能。
商业信贷在偏远地区及建设跨度较大基建项目的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场调查难、人力成本高、效率待提升、信息不全面”等痛点。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近日发布了《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白皮书,报告结合当前金融业卫星遥感应用场景,通过梳理卫星遥感应用范围,总结金融行业卫星遥感具体需求,以丰富的案例形式,向行业展示当前卫星遥感应用,并对卫星遥感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进行了展望。未来,金融行业将积极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将地图、定位、人地大数据与业务数据及营运数据结合,释放空间信息数据的创新活力,为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报告牵头单位工商银行发挥大行引领作用,将卫星遥感图像智能识别新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开发地物分类、识别、变化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监控模型,自动获取、加工、提取遥感数据信息,形成业务领域价值信息。通过多元化建设风险防控手段,助力风险防控能力自动化、智能化和全面化提升。目前已在60余个场景推广应用,涉及产业园、光伏、风电、矿坑、农业授信等多个绿色信贷场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公路铁路基建、建筑工程等大型项目。通过定期监测工程建设范围、施工面积、公路建设情况、建筑物数量以及建筑用地变化等,分析建设进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风险,为贷后风险预警分析提供依据。累计覆盖超过亿商业贷款,有效解决了贷后管理环节调查成本高、频率低、监控不全面、疫情期间出行困难等痛点,较大程度提升了大型融资项目贷后风险管理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有力加快智慧信贷步伐,展现了信贷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一带一路等相关工作。
联合牵头单位建设银行通过创新贷款服务,将卫星遥感应用于涉农贷款贷前准入、授信审批、贷后监测全生命周期中。目前已完成河北南和、巨鹿、平山、正定,云南蒙自、开远试点县的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的识别,有力支撑了农户经营地块确认、农林作物品类识别、产量评估、长势分析等重要场景。此外,卫星遥感影像也广泛应用于行内海外项目的贷后管理。
本报告由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牵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牵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编写。
《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
《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下载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