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召开的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创建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由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指导,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过教授、陈振炜副研究员团队“首次发布精度优于5毫米/年的40米分辨率InSAR中国地表形变一张图”入选“年度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年度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中国地表形变一张图是利用年哨兵1A/B卫星时序InSAR数据研制而成,经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验证其精度为4.82毫米/年,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多模型联合的广域大气效应改正方法、相干基线时序干涉序列筛选方法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已直接服务于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安全性评估和中印边境自然灾害防范等国家安全相关的重大任务。
遥感领域十大事件遴选旨在充分展示我国遥感领域年度重大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促进遥感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遥感学报》《卫星应用》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年度的遴选活动。经广泛征集,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评选和理事长会审定,形成“年度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此次武汉大学研究成果入选“年度遥感领域十大事件”既离不开学校科研人员长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强劲学科实力的支撑。年以来,经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武汉大学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最完整的测绘学科群,学科共走出14位“两院”院士,连续三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培育和支撑了武汉大学遥感学科连续六年排名世界第一,长期以“世界测绘教育之都”享誉世界。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年,是我国测绘学科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年,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实验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获“金牛奖”;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每五年一次评估中,年、年、年、年连续四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截至年1月,该实验室汇集了3位两院院士,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一流学科和人才为支撑,实验室研究领域覆盖对地观测传感器与平台、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3S集成与网络通信、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等,成果持续涌现。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80项,年实验室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合作奖,年实验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今年以来,实验室科研人员接续努力,不断取得突破,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武大智慧和力量——
“全球SAR一张图”入选高分专项典型代表成果,是国内首次完成全球SAR正射影像一张图,已逐步在林业、农业、国土、环境灾害等部门使用;
赵斐研究员介绍“全球SAR一张图成果”
研制我国首个全国40米分辨率斜坡地灾易发性分区图,并于近日正式发布,向各行业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
全国斜坡地灾易发性分区图示意图
配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研制的中国(长三角)绿水青山指数于今年5月发布;
中国(长三角)绿水青山指数发布现场
5月21日,珞珈二号(光音二号)01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两大重磅科研机构联合优势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集中体现;
……
一项项成果彰显着武大人矢志不渝、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也书写下武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遥感要服务于国家,更要服务于全人类。未来,武大人必将不忘初心、行稳致远,逐梦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