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卫星搭载遥感仪器保卫蓝天有仪器一份功劳

来源:遥感 时间:2024/9/9

9月7日11时0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观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高光谱观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全球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

据介绍,该卫星共搭载了七台遥感仪器,其中四台大气监测载荷由合肥研究院研制,分别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仪器如何保卫蓝天?

温室气体监测仪和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入轨后将开展全球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监测。温室气体监测仪可实现1~4ppm的二氧化碳探测和20ppb的甲烷探测,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可以获取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的全球浓度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信息,提高区域尺度上地表温室气体通量的定量估算,分析和监测全球碳源碳汇,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监测数据。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具备0.5纳米的紫外高光谱探测手段,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实现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监测,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臭氧和PM2.5协同探测”等国家战略。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能实现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光学及微物理参数探测,为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及对地观测高精度大气辐射校正提供有效数据。偏振扫描仪可与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协同配合,用于PM2.5、雾霾监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卫星共搭载了七台遥感仪器,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很大帮助。近年来,地球的环境不断恶化,遥感检测技术为保护地球献上一份力。

遥感本身远距离探测技术的统称,这项技术依托于传感器的发展,根据场合的不同,探测使用的媒介可以是电磁波、声波、红外线……而它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非接触性。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技术的越发成熟,如今的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借助人造地球卫星、航空等平台实现大面积的资源管理监控。遥感技术终究只能起到观察监测的目的,重点还是需要人为手段去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仪器、技术只是工具,怎么用还是要看设备后面的人。

结语

今后,四台载荷将在高光谱观测卫星上同步运行,对于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等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目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还承担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等多颗卫星载荷的研制任务,将为我国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