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本世纪以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显著”“从作物产量来看,-年大宗粮油作物生产总体形势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扩展面积为28.08万平方公里”……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27日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聚焦“南极冰盖变化”“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和“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3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该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提供在线免费共享服务。《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首次将“南极冰盖变化”纳入到专题系列,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生产了-年逐日南极冰盖冻融产品、全球首个长时间序列(—年)全南极冰架崩解逐月精细观测数据集和三期南极企鹅栖息地分布产品等3种数据集,主要有三方面结论:一是本世纪以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显著,融化面积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9%。融化多分布于南极冰盖边缘及南极半岛地区,且呈增加趋势。南极半岛融化最为剧烈,且冬季焚风事件的增加和异常环流现象造成了融化趋势增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将会继续增加,尤其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地区,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变得显著。二是年以来,南极冰架年均崩解面积.4平方公里,年均崩解质量为亿吨。南极大型冰架持续向外扩张,崩解频次较低;而分布于南极半岛、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地的中小型冰架退缩显著,崩解频繁,是南极冰架崩解的主要贡献者。南极冰架年崩解量于年至年达到最大,为亿吨。冰架底部融化加剧、冰盖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减少使得崩解呈现明显加剧趋势,大气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驱动因素。三是企鹅被视为南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通过对、和年三期的帝企鹅监测发现,帝企鹅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极固定冰上,且栖息地数量相对稳定。在、和年对位于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的阿德利企鹅进行了三期监测,发现由于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鹅数量显著增加,加之受地形及海岸线变化等影响,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呈现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的趋势。“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方面,在连续6年开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年至年8月期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农业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状况等进行了独立监测,预估了年全球粮食供应形势和进出口形势,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虫、湄公河下游干旱、长江中下游洪涝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对地中海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评估,揭示了该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为增强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实现联合国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从作物产量来看,-年大宗粮油作物生产总体形势良好,但年区域性极端气候和农业灾害多发,对全球粮油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预计年全球玉米和小麦增产,大豆和水稻产量基本持平。年中国玉米、小麦、大豆预计同比增产,因8月以来农业气象条件改善,水稻减产形势有较大缓解,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同比增加。二是从市场供应形势来看,-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要出口国供应量均呈增加态势,预计全球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给粮食供应链带来影响,区域性粮食安全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对-年地中海地区的粮食状况进行监测,显示该区域粮食产量总体下滑。伴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区粮食自给水平逐渐下降,蕴含了粮食安全风险。“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专题是年城乡建设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同时响应联合国“建立包容、安全、弹性的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该专题基于、和年三期全球城市扩展及土地覆盖变化数据集产品,分析了全球各国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组分的时空分异特征和模式,研究了其与城市区位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基于数据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建议,可为全球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主要结论包括:一是本世纪以来全球城市持续扩展并呈现加速态势,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扩展面积为28.08万平方公里,-年城市扩展平均速度为1.06万平方公里/年,-年城市扩展平均速度上升到1.75万平方公里/年。亚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扩展的重点区域。土地资源和收入水平对各国城市人均土地面积影响显著。与低收入国家相比,高收入国家城市土地面积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具有更高的城市土地增长弹性系数。二是近二十年全球城市土地覆盖组分结构有所优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占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绿地空间面积占比由27.36%上升到33.01%。不同区域的城市土地覆盖差异明显,土地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国家具有更高的城市绿地空间配置,部分低收入国家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相当大的挑战。据了解,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落实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生态环境遥感专题产品生产及监测分析研究。这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年度报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重点区域这3大类主题,分8期陆续发布了包括全球陆地植被、全球陆表水域、全球城乡建设与发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10个专题系列共22个专题报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国家遥感中心联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共同完成。国家遥感中心表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在国内,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中国海洋、高分、气象、资源、环境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持续聚焦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与重点区域,对全球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更加全面、持续的监测和系统、综合的分析,为国家生态环境相关战略部署提供决策支撑,并不断推动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国际上,将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等国际合作机制平台,不断拓展地球观测科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助力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