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唐山地区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

来源:遥感 时间:2023/3/27

今天早晨6点多,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了震级5.1级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8度,东经.44度,震源深度10公里,在随后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左右,该区又先后发生2.2级和2.0级的余震。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周边省区也都有明显震感,很多还在熟睡的小伙伴们肯定惊出了一身冷汗。记得去年12月份的时候,在唐山市丰南区也发生过4.5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也是10公里。说起唐山地震,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年那场大地震,人们不禁心声疑问,为何唐山地区会如此频繁地发生地震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真得从地震发生的原因谈起。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等不同圈层所组成的一个球体,不同圈层之间虽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从整体的物质组成、平均密度、温度和压力条件等方面看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地球的自转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不同圈层特别是圈层与圈层的交界区域,岩层的物质组成、密度以及运动方式都会产生差异,也就造成地球内部会在某些区域产生应力的积聚,而且再加上软流体物质特别是地壳以后岩浆的流动,使得不同岩层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摩擦和碰撞。

大家也都清楚,地球表面的陆地以及海洋,都是承载在不同的板块之上,而这些板块都漂浮于地壳以下、上地幔的软流层之上。随着地球的自转,这些板块之间也会发生相互挤压、碰撞或者远离的趋势,而无论是哪种运动趋势,都会严重影响该区域以及周围区域的地质构造,使地质活动表现得非常频繁,岩层中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挤压、错位和摩擦,能够极大地推动岩层应力的积累。随着地球内部能量的不断积聚,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沿着岩层的裂隙或者构造的薄弱地带寻求释放的通道,这种巨大的能量一旦找到突破口,就会以“山崩地裂”的方式引发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这种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据了世界上地震发生原因总数的90%以上,比如环太洋地震带,就是典型的由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运动所造成的大规模构造地震带。

从唐山所处的区域来看,其境内包括周边区域,主要分布着3条断裂带,分别是唐山断裂带、全新世断裂带、滦县-乐亭断裂带,这些中小型的断裂带均直接穿过唐山以及周边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世断裂带在唐山地区分为南北两条,地质活动相对活跃,都曾经发生过7级以上的大地震。

另外,再扩大视野,我们可以发现,唐山所处的区域,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周边存在着郯城-庐江地震带、燕山地震带以及海河平原地震带,而且还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地质断裂带的边缘,在这种被比较大型的地震带所包围,唐山周边地区的岩层构造,也极易受到这些地震带活动的影响,一旦周围的这几条地震带上有强烈的应力释放,与此相连的其它断裂带结构单元,就有一定的几率会受到波及。

我之前的几篇文章分析过郯城-庐江地震带的形成原因、构造走向和运动特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来说,它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相似,是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发生挤压,在大陆板块内部的不同亚板块之间,形成了碰撞逆冲和平滑位移所致,据历史资料显示,这条断裂带的东部岩层向西南方向,位移了大约有公里的距离,假如大家在浏览卫星遥感影像图时,也能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看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限的两侧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地貌特征,这条断裂带的长度也非常长,东北一直延伸到俄罗斯境内,西南部直冲入大别山区域。

郯城-庐江断裂带直接从渤海中穿过,对渤海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断裂的持续进行,使得渤海海域面积一直处于缓慢的增加趋势。同时,渤海地质构造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两个次大陆板块之间的拉伸作用,会使它们的地壳厚度逐渐变薄,这就像我们在做一张面饼,在一定的面糊总量的条件下,如果将面饼摊得越大,则面饼也会变得越薄,而且中间还非常容易撕裂或者有破损的地方,所以这个断裂带周边的唐山地区,其地壳就比其它地区要薄一些,这里也是地壳深处岩层应力最容易寻找的释放能量突破口,因此经常发生地震就显而易见了。

据专家介绍,今天发生的地震,属于年大地震的一次余震,据统计,从年到现在,唐山地区所发生的中小型地震应该也有几百次了,这些地震中的很多都属于年大地震的余震,至于以后还会发生多少,则很难估计,只要周边的几条大断裂带一直处于活跃期,则唐山的地震肯定也少不了。不过大家可以放心,非持续性的低强度地震,恰恰表明是地底岩层应力的通道非常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量能量的积聚,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