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环保立体声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0

来源:遥感 时间:2022/12/4

10月30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年第6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处刘迎伟处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处毛鸿宁处长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蓝天保卫战开展情况和年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情况,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

主持人杜海平: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刘迎伟处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处毛鸿宁处长,为大家介绍蓝天保卫战开展情况和年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情况。参加今天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1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请刘迎伟处长介绍蓝天保卫战开展情况。

刘迎伟: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沟通交流,借这个机会,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大气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年蓝天保卫战启动以来,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各级大气办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监督管理责任,通过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因子“四个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大结构”,重点治理燃煤、扬尘、机动车、工业企业“四类污染源”,空气质量稳定保持良好态势,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阶段性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有望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一、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年,甘肃省圆满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被国家考核评价为良好等次。年,全省13个市州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年前三季度,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优于全国7微克/立方米;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3.2%,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优于全国6个百分点。对照国家下达甘肃省“十三五”期间PM2.5达到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4%的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经测算,甘肃省已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二、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确定了抓重点、分层次、整体推进的“1+4+9”大气治理工作推进模式,即突出抓好兰州市,强化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4个重点城市,全面推进其他9个市州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建立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煤炭集中配送体系建设、“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九张清单”。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以街道(乡镇)为主,部门联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总方针,优化完善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了排查摸底、宣传动员、立行立改、综合执法、调度考核的长效工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提出用最严标准、最严监管、最严处罚、最严问责,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全省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了43台计.5万千瓦,提前1年全面完成了我省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稳步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实施动态管理,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家。不断强化散煤污染治理,累计完成台蒸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建成运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个、二级配送网点个。全面实施扬尘污染综合管控,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施工场地“6个百分百”抑尘措施落实率为99.6%,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建成了14个市州所在地空气质量微测网,实现了市县区大气监测全覆盖。加快补齐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短板,建立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机制,推行“三检合一”和“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治理”两个电子化闭环管理,打通了“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网络系统。在非道路机械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中,组织14个市州全面完成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划定和非道路移动设备的摸底登记和编码工作。

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坚持事前部署、事中督促、事后考核的闭环管理模式,在年初召开会议、印发方案、制定政策,全面安排部署基础上,实行每月调度、分析、预警通报制度,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做到不同时段采取对应措施,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假日重点管控烟花爆竹燃放,春季施工场地开工前后全面管控扬尘污染,夏秋季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供暖期间全力打好“冬防”攻坚战,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把调研和督导相结合,先后多次赴临夏、武威、兰州等市州开展调研督导,既提要求,也找办法,全力为市州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注重将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作为治污最大的助力,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政策法规体系稳步完善。在省人大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年11月29日,《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于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立足于我省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上位法进行了细化完善。《条例》的发布实施,为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向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同时,为整体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配套制定出台了31个专项方案,其中涉及蓝天保卫战方面包括《甘肃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年)》等8个专项方案,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法治保障。

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十三五”收官的最后2个月时间里,我们将全力打好“冬防”攻坚战,决战最后一公里,以决胜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战胜的行动,坚决夺取蓝天保卫战决定性胜利,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再建新功!谢谢!

杜海平:下面,请毛鸿宁处长介绍年度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完成情况。

毛鸿宁: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在介绍情况前,我想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发布的是年的情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简称碳强度)。碳强度指标是根据化石燃料的消费数据和省际间电力调入调出量得出的,这些数据统计部门要通过综合平衡和省与省之间的校核最终确定。年的碳强度在今年年中才能测算得出。因此,我们现在才能发布准确的数据结果。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情况

年,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按年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根据统计数据核算,全年煤炭、油品、天然气消费和电力调入调出蕴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3万吨、.31万吨、.38万吨、.90万吨和-.26万吨,碳排放总量为.55万吨。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为1.61吨/万元,同比下降9.77%。超过了我省“十三五”期间年度平均下降3.66%的目标任务,碳强度下降年度目标超额完成。

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甘肃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甘政发〔〕15号)任务安排,我省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坚持能源节约利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能耗总量方面,国家确定我省年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为万吨标准煤。根据省统计局数据,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02万吨标准煤,控制在目标以内。能耗强度方面,国家确定我省年目标为下降0.5%,累计进度目标为下降11.37%。根据省统计局数据,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85%,“十三五”累计下降16.85%,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年,煤炭、油品、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2.4%、15.5%、5.27%,年度依次为54.44%、16.21%、4.98%,用煤、用油比重下降,用气比重上升。非化石能源消纳比重增加。年我省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16.9%,同比增加3.5%,位居全国第6位;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2.45%,同比增加4.71%,位居全国第5位。两项指标均完成年度任务。

(二)紧盯重点领域排放,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根据省统计局数据,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5∶32.83∶55.12。年第三产业占比比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强化工业领域控排措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年关闭退出煤矿6处、产能57万吨;关停发电机组22万千瓦。积极争取上游天然气供给量,中石油集团统配我省合同内资源量由30.8亿方增加至31.4亿方,同时,针对供暖季资源缺口,通过代采现货LNG予以补充,供暖季全省现货LNG消费万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年审核下达新能源汽车购置省级补贴资金.49万元。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比上一年新增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积极发展低碳农业。与年相比,-年全省累计减少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04万吨,减少17.5%,年均减少4.36%。年比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减少2.32万吨,减少2.78%。-年累计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47个、取土化验3.4万个,田间试验多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累计2.12亿亩以上,配方肥施用累计面积万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累计面积50万亩以上,化肥减量效果明显。

(三)加强低碳建设管理,城镇低碳化发展持续推进。积极推动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工作。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61.11%,比年提高11.84个百分点。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年,我省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万平方米。截止年底,全省已经完成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截止年年底,全省已建成装配式建筑65万平方米,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36万平方米。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初步统计,年我省城市客运企业每万人次单位能耗1.6吨标煤,与年持平。营运客车企业每千人公里单位能耗14.1千克标煤,较年下降4%。营运货车企业每百吨公里单位能耗2.4千克标煤,较年下降4%。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不断加大新能源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汽车租赁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淘汰更新老旧、高能耗和高排放营运车辆,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车辆装备。截止年底,全省道路运输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辆,清洁能源车辆保有量辆,同比分别增长72.1%、降低1.1%。清洁能源车辆略有降低主要是部分原有清洁能源车辆更新为新能源车辆。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推广绿色餐饮,鼓励餐饮住宿企业使用水性环保材料和节能环保抽油烟机,倡导绿色消费和“光盘行动”,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工作。推行餐饮企业集中收集餐厨垃圾,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年5月,住建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甘政办发〔〕号),并同时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省直20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年,全省新增造林面积.65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万亩的.9%。年下达森林抚育任务.36万亩,落实补助资金2.1亿元。

(四)统筹区域低碳发展,各领域低碳试点稳步推进。推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率先达峰。鼓励引导金昌、兰州、敦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践行率先达峰理念,突出示范引领作用。金昌市坚持把“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总抓手,印发实施了《金昌市年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一业一策”工作方案》《金昌市生态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评价和督查考核办法》《金昌市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包抓责任制方案》,年,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71.62亿元,增长9.9%,占GDP比重21.05%,同比提高3.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6%,、、年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分别为3.74%、4.54%、3.26%,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指标。兰州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着力推动以主城区为核心、兰州新区和榆中盆地为两翼的“一心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十三五”以来,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玫瑰、百合、高原夏菜等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石油化工、烟草、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提速,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发展形势良好,国际贸易、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发展。三产的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7︰34.32︰64.11,呈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点,表现出产业升级转型的良好态势。敦煌市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截止目前,已相继获批光电项目兆瓦,其中光伏项目兆瓦,国家热发电示范项目兆瓦,建成光电项目兆瓦(其中,光热项目10兆瓦),成为国内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光电产业园区。年,全市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累计建成光电93万千瓦,发电量11.8亿千瓦时;水电5.38万千瓦,发电量1.8亿千瓦时。累计节约标准煤约万吨,有效控制了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五)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碳市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开展基础能力建设培训。邀请国家碳市场建设领域有关专家,举办了“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培训班”。对各市州碳主管部门、企业和相关机构多人开展了培训。为帮助重点企业编制碳排放报告与监测计划,搭建了“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咨询平台”,同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服务专家库,提供专家在线咨询服务。扎实开展重点企业排放报告与核查。确定了全省家重点排放企业,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完成了年度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

(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省科技厅组织申报年甘肃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研究课题67项。推荐3户企业进入国家第七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申报。向工信部推荐2户企业3种产品申报绿色设计产品。开展了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申报。兰州兰泵有限公司入围国家“能效之星”产品目录。积极推广交通运输节能低碳技术。年8月8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开展低碳认证工作。积极引导和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节能、低碳和环保认证。全省共获得低碳产品认证证书7张,涉及获证组织5家。其中,年获得2张,分别属于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陇南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部门和各市州、县区及企业,在各自领域都做了大量工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谢谢大家!

杜海平:感谢两位处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法治日报记者:刘处长您好,您刚才提到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阶段性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有望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近几年大家切身感受到空气质量变好了、蓝天数增加了,请问我省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过程中配套制定了哪些政策措施,实施了哪些专项行动?

刘迎伟:谢谢您的提问,为坚决打好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配套出台了31个专项方案,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七个标志性战役之一的蓝天保卫战,共涉及8个方案,其中:《甘肃省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专项行动方案》《甘肃省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甘肃省关于推进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甘肃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年)》《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年)》《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年)》《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方案》顺利推进,《甘肃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正在补齐短板,加快推进。

为提升全省大气环境管控水平,我省还实施了4个专项行动,主要是开展大气污染“冬防”攻坚行动、“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实施4个专项行动,工业炉窑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机动车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冬季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甘肃日报记者:毛处长您好,9月22号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您介绍一下甘肃这方面工作的情况。

毛鸿宁:谢谢您的提问。碳排放峰值是指一个经济体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量,而碳排放达峰就是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全省二氧化碳排放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我省提出了到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年下降17%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分解下达了各市州“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率指标,并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任务,明确了八个方面32项重点工作任务。通过省级各部门、各市州县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截止年,我省碳强度比年已累积下降27%以上,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计划。这为实现全省二氧化碳排放年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鼓励兰州、金昌、敦煌三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率先达峰。兰州市已经提出了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重点城市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通过区域依次达峰,最终实现全省达峰目标。

关于碳中和,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提出目标,期望在年至年间,全球达到碳中和。我国此次提出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是对《巴黎协定》原定目标的主动提升。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年第19号公告),要求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等大型活动,应当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是国家层面关于实施碳中和的第一个标准指南。《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的发布填补了我们国家这方面的空白。年以来,国内的一些大型活动相继开展了碳中和相关工作。如年上海世博会、年APEC北京峰会、年G20杭州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均开展了碳中和活动。倡导大型活动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通过大型活动碳中和的示范,倡导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和实现碳中和的低碳理念,有利于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促进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甘肃省的低碳试点城市也开展了相关探索,比如敦煌市推动的旅游领域“碳中和”试点。敦煌市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结合敦煌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积极倡导低碳、零碳旅游理念。通过实施旅游领域“碳中和”工程,推动游客实现低碳、零碳排放旅游。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以自愿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中和的方式,实现旅游领域“碳中和”,进而实现城市零碳排放。目前,敦煌市已完成在景区和三星级宾馆宣传推广开展碳中和的制度设计,确定了减排量计算方式、碳中和实施路径模式。并积极与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对接,敦煌市已出现在支付宝“种树”环节地图中。年蚂蚁森林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甘肃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种植梭梭1万亩。这是以实际行动推动碳中和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

党报头条记者:据我了解,目前机动车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占有很大比重,请问我省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迎伟:您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据测算,大气污染物排放中,道路交通污染占比已超过30%,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我厅组织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主要了抓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三检合一”和“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两个电子化闭环管理。成立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四部门联合协调工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联合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四部门完成安检、环检、综检“三检合一”和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两个电子化闭环管理机制建设。

二是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指导14个市州全面完成了禁止使用超标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划定工作。科学开展全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排查与编码登记工作,共摸排登记辆,完成环保登记号码核发辆。目前正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工作,为有效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推进监控体系建设和应用。依托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打通“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网络系统,组织14个市州全面完成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基本实现排放检验数据实时、稳定传输。在14个市州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26台(套)并实现联网和数据传输。

通过实行安检、环检、综检“三检合一”闭环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高放管服质量,优化车辆检验检测程序,降低车主年检、年审一次性时间成本、实现汽车“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结果互认”的电子化监管管理目标。通过以上措施,达到了服务方式便民化、监管手段科技化、尾气排放减量化的目标。

兰州电台记者:毛鸿宁处长您好,请问甘肃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毛鸿宁: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以较低社会成本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等,取得了积极进展。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生态环境部召开座谈会指出,要围绕落实我国新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为了做好我省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准备工作,一是我们确定了家年耗能在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重点排放企业,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其中22家发电企业申报为纳入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作为第一批发电行业碳市场交易主体。二是组织第三方机构完成了年和年两个年度重点排放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并将排放数据报送生态环境部。三是在安排企业参加国家组织的碳市场培训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连续两年组织举办重点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能力建设培训,聘请国内碳交易权威专家讲解有关知识,共计培训多人次,有效提高了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的能力。四是按照《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对发电企业碳配额进行了试算,总体掌握了全省配额总量及缺口与盈余情况。通过这些基础工作,我省重点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已经做好了应有的准备。

杜海平: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来源:甘肃生态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