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资源 >> 正文 >> 正文

科学天地观,疆土经纬中

来源:遥感 时间:2022/8/24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实践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晏磊

编者的话:晏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地质科学家的家庭。青少年经历文革时期,众皆蹉跎彷徨,子恒孜孜以求。承知识之天露,润物细无声。春风吹来时,乘风而起,展翅高飞。先后徜徉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等五所我国著名大学的校园内,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文理兼备,经纬数门学科,勤于耕耘,厚积薄发。教学与科研果实丰硕,在我国遥感观测与地理分析的天地间建功立业,铸就辉煌。

1.时代春天的少壮诫

满江红·自制

.12岁末

级,文革后恢复高考首届学生,从年早春入学,面对:1)与75、76级工农兵免试推荐学员同住校园,是历史相遇,感受着他们质朴、渴学和艰辛,掂量出时代变迁中整代人饱经磨难、青春承载的沉重;2)岁末又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整个民族改革开放春天复苏的大幕。

于是,憧憬中国航空航天一飞冲天的明天,我们惊喜、惶恐并迷茫于突然“得志”的猝不及防、翻天覆地、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生机勃发。。。。。

闻花赏朵激意念,常依兮:明智趣。

胸豁怀壑,茂风巅峰出。

密亲友人遥满漫,点睛者:何处储?

浩气跃疆廿几载,鲲鹏招:小燕吾。

且慢采鲜—待奇卉虹足。

私欲昏脑清泉滴,潺淙(cong)溪:润心暑。

编者的话: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哲理中富含豪情豪情中蕴含哲理的《满江红自制》,词牌隐含国之鸿运满江红,词名正视时代弄潮儿的自制观。是级的大学生晏磊写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内的。由此决定了他毕生科学求索的理性与深刻。

2.高中情殇

编者的话:年,晏磊接到了一封来自武汉的邮件。这一封邮件又将他的教师生活和高中生活(那时学制是高二毕业)无缝地联结到了一起。

邮件:武汉一中高二(4)班全体同学向你问好!

晏磊:

你好!武汉一中高二(四)班毕业三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将于10月16日---17日两天在武汉市汤狲湖渡假村举行。筹委会的同学们四处打听,三镇奔波。终于把20年班庆;70年校庆没有找到的同学们都找了回来,现在共计人数有50几个。还请了三位老师。如果你能够参加,这是全班同学的希望。因为忙回不了武汉,则请你在百忙之中给班庆活动发一个邮件:向老师问好,向思念你的老同学们致以肺腑之言。

高二(四)班全体同学10月14日

晏磊回复邮件:

3位老师和同窗:

我的文化基础来自于老师心与血的恩赐,我的社会情窦初放于同窗诚与爱的暖房。今天当我扎根于中国文化第一塔尖、未名湖畔时,我感受到的只有沉沉甸甸的传袭华夏文明的责任。我最终选择了教师的行业,这里刻蚀了我的老师的全部爱憎、情感的年轮,随着生命的潜行而明晰、永存;这里珍藏了我的同窗的全部蹉跎、沧桑。

千万不要说我是成功者,它是95%以上同龄人的青春牺牲孕育出的必然,而我不过是“文化革命”全民豪赌终期博弈的幸运小额中彩人!

是老师、同窗的无形力量,支持我前行,更使我无法割舍对学校的初恋情感,无法舍得脱下乡装踏上洋土地说“Bye-bye”。我如同着魔的小生,对中华之外的世界没有感觉,只有在清华水木荷畔、在北大博雅塔石找到牵动自己情感奔腾的最脆弱的心灵命门,只有她常常可以使我热泪盈眶、如诉如泣、青春涌动。

我以小家之气把余生留在这里,但我内心承载的豪家之气、全球之概从来没有丢切、迷失,我将一点点、一滴滴地把它传递给我的学生----来自后辈的华夏精英,刻其精髓,修其内功,坦荡向世界,平和绘人生。而我自己,如同守夜的小鬼,甘愿守住魂系我们一代人的梦想与期望,守住华夏笑傲世界江湖的一片净土、沃地。

祝愿老师安康,企盼同窗保重!

晏磊

于北大清华教师蓝旗营小区

3.培育后学

编者的话:晏磊带博士,以父兄的责任来调教。年冬天,一个学子面对学海无涯想望而却步。晏磊像家长一样对他给予了帮助,并以《水龙吟苍山洱海无舍》诗志之:词牌以学海之水、龙头之源、吟唱之歌;词名以地标正名学业如苍山沧桑、如洱海沉静、如无舍广袤。终于这个学生义无反顾地走向科学登攀之路。20余年来,晏磊培养的20余博士后、30余博士、80余硕士全部获得成功。

水龙吟苍山洱海无舍

晏磊.12.13-15

非常优秀的博士生,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而萌生退意。约请他同赴云南大理洱海西马久邑凤西南村号无舍客栈心理调整。东北面朝洱海,西南座临苍山和大理古城。与博士生同行,入住头日“可则”以观海、次日“拾野”以面山,对过小屋。14日中午为界,上、下午分别完成上、下阕。

窗前箭楼洱海,静水无舍摄辽阔。

暗亮动若,枯树迎翔,穿舟漂过。

黑鸭鸣主,白鸥竞客,怡人锁豁。

姑苏哺飞灵:远东徙礼,江湖淳美丰多。

闭目倚靠苍山,大理平舒数涨落。

阴晴遍历,疲乏伸张,反思祈获。

物欲缠弱,文化积强,华夏铸舵。

牧童画:梳犁初衷,岂再得失穿梭?

4.对父辈青山踏遍的缅怀

编者的话:

晏磊能有如此成绩与他有一个楷模的父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父亲晏同珍,年代清华大学毕业,50年代主动申请由北京到大西北工作,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铁路地质专家组组长,建国以来西北、西南铁道工程地质(宝成、宝兰、兰新、兰-青-格、成昆、襄渝、枝柳线等西部动脉)的献身者,年全国科学大会《铁道地质滑坡治理》第一获奖者;年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地质灾害滑坡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著名的滑坡地质学家。

在晏磊的人生旅途上,他是标杆;在晏磊最低谷即上山下乡期间,他的父亲鼓励他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相信未来,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年晏同珍病逝,晏磊发自肺腑地做了一篇悼词,感人至深。

序:年4月19日父亲脑溢血复发,次日上午得知父亲病危的消息,下午坚持上完博士生课。21日10时多赶到武汉陆军总院,陪了父亲最后一程。23日赶回北京,24日给学生上数字图像处理课,26日凌晨举家赶到武汉参加追悼仪式。

送父亲远行……

(晏磊,/4/26在晏同珍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

父亲,您听到、看到了吗?这么多人在为您凭吊。有母亲为首的母系家族;有姑姑、姑父为代表的父系家族;有您的骨肉后代;更有您的心与血浇灌出的桃李芬芳、国家栋梁;还有您的同事、朋友、领导、社团。他们为您骄傲,为您悲哀。您用“行胜于言”的毕生实践,用“行健不息需自强”的心灵之歌奏起高尚、淳朴、忘我、献身的人生乐章,赢得众人的内心崇敬。

五天前,当我此生第一次用手抚摸您花白的额头,我感到震颤:我心中崇尚为样板的父亲奋斗一生,终于劳累了,需要后辈的抚慰;当我最后一次轻慢而有力地为您最后而永远地抚平您的双眼时,我用心告诉您:父亲,放心地瞑目吧,您有无愧的一生!当我们为您穿好衣物时,我感到您身上的热能一点点隐去;我明白:您已把最后的热能传递给了我们后辈,去沿着您献身科学的轨迹向更高的层次攀升。

幼年时,我总不知道父亲在哪,只知道,父亲在野外与山石打交道。文革时,半夜的高音喇叭叫着您的名字,您却像卫士一样站在窗台前,抚慰着我们不要害怕。还记得,约30年前的大年初三,您出门远行,我们一家人送您上火车,整个车厢里几乎没有人,您乘坐着我心目中的“专列”奔工地而去;也是从那时起,您的形象一下在我心中清晰定格。下乡,您鼓励我“抓紧学习,知识终有一天有用”,虽然我没有胆量不下乡跟您学习,但下乡日月没有荒废学业。记得您到农村,给整个乡村荒芜的青春心间带来了知识希望的欢乐与畅想。前几天,在收拾您遗物时,见到您为我们写的参加文革后首批高考复习资料。更多地,感受到您以不易摧毁之身躯与病魔抗争十年。您有山石般的意志与信念,您朗朗的笑声永驻我们心田。您心里刻着石山,您连儿子的名字都与山石为伍:三石坚不可摧,光明磊落;两皋表征水中高地的挺拔,皋兰山脉的坚实。

您已故去。按照您的山石的情结,您将永眠在石门峰都市陵园。您的地址是:石门峰福光12区11排13号。“福光”意味着您献身科学的精神之光永存,给后人以福祉;“11”意味着您永远有山有水做伴,永不孤单;“13”则意味着您永驻石山,您的永存永生无条件地托付给石与山。

您的墓碑记载着:先生年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培育硕士、博士数十人。

您的墓志铭留下了您来自大地、回归大地的一生踪迹:归自然青绿,卧高洁石山,赐人间福光,看桃李天下。

父亲,您安息吧!

5.一代花甲国宝学士御道归来正流苏

编者的话:

一个地质学家父亲带出了一个北大教授儿子。

晏磊上山下乡期间,躬耕于田间地头,仍不坠青云之志,常怀鸿鹄之想。其强大的精神动力即源于他的父亲。他的努力使他在年春天成为级大学生。40年后的年,晏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举办的《级学士学位援正流苏仪式》中,守望到了金色收获《御街行·卅六载流苏援正》赋词:卅六载征战航空航天沙场归来,重踏六朝古都南京午朝门御道街,行至南航人才培育圣地,衣锦还乡,流苏援正。

御街行·卅六载流苏援正

晏磊,南航级班

作于.04.1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御道街校区内

序:深冬本科、大专中国高考。孕育11年,万人梦,取27万,工农商学兵源。吾所在公社考场余众,取本科3,大专5。年2月22日晨挑肥路间收到录取通知书。南京航空学院录取位本科,年4月14日最后一批扩招录取学生入校。40年后的同日轮回(年4月14日)定格、尘封于级(我国首届实施学位制度并迄今历史唯一毕业离校后授予学位的年级)援正流苏的庄严仪式中。

四十年前早春乡,邮差铃,航空录。

滴肥沃土润复苏,跪泣国魂祷铸。

字母起读,渴学饥群:停电街灯书。

毕业志愿仰国需,衣锦无,史诗出。

大飞机宽体机,战机系,将帅突。

国宝学士,再登御道:援正金流苏。

跋: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见证的庄严仪式,一个中国航空航天金色一代的级的集体观礼,一首拨穗者向功勋长者致敬的华夏史诗,一条由“扶”正流苏向国宝花甲大学士“援”正流苏的文字历史转换的厚重镌刻,一座鞠躬垂泪于共和国无私奉献40年群体的景仰丰碑。

6.遥感千里眼-地理河山间

年冬填报志愿,与父亲商量报考了地学,在是否服从调剂栏填上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最佳理想。这样在军工优先的录取中被南航选中,电学专业。由此开始了从至共22年的光-机-电三个专业的深厚积累和航空航天部、长春光机所、北航、北大等的工作实践。

而航空航天服务于地球观测的国家战略,越来越强化了晏磊多年来追随父辈回归地学的情节,从而在遥感这个点上找到了结合口。因此从年北大地理学博士后开始了由光电学向地理科学的转变,由此20多年里把全部的精力、智慧和才华贡献给了天地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遥感学科研究特色:航空航天与地理学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的全面结合;从地学观测需求出发,改进并决定光电传感器、航空航天平台技术;从地学观测瓶颈问题出发,逢山劈路、遇河架桥,追溯到问题的数学物理根源,力求从源头解决问题。由此跻身我国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以创新交叉为特质的一流遥感学者行列。

晏磊永远记住了他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工程院士、以及章燕申教授“科学技术要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解决瓶颈问题为导向”的教诲;牢记他的硕士生导师、清华学长、海军工程大学张盖凡教授70余高龄牺牲在军舰电磁动力技术突破的工作岗位上的震撼。他以他的硕士师兄马伟民工程院士为守卫蓝色海洋国土科技攻关荣立一等功鞭策自己,把自己定位在用遥感创新理论方法技术为守卫绿色陆地国土贡献终身,以此告慰硕士导师的英灵。他认为,遥感三大要素地表、大气和传感仪器学科差异特点,需要地学和光电学深度结合的跨领域交叉学者,这样的成才之路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更长的成才代价,失去很多社会回报自己的人生机遇;但无愧于时代和遥感未来,他心甘情愿做中国遥感领域学科交叉跨越发展的一块最厚实的奠基石。

教师立身之本是为学科发展著书立说,沉淀出留给社会的标志性成果。它们是:

1.晏磊等编著,高级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学物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晏磊等著,偏振遥感物理,科学出版社

3.晏磊等著,数字成像基础及系统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4.晏磊等著,APS智能摄影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5.晏磊等著,静电悬浮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6.晏磊著,可持续发展基础:资源环境生态巨系统结构控制,华夏出版社,

7.晏磊等著,高分辨率遥感的数学物理基础,科学出版社,待出版

8.晏磊等著,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的控制论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待出版

9.LeiYANetal.,OpticalPolarizationRemoteSensing,SpringerPress,(inpublishedsoon)

上述1、7、8专著的英文版本已经完成,以学术成果影响国际,并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走出去”战略相吻合。

上述所有专著,都是本领域国内外首部专著,全部得到如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3项,国家出版基金、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各2项,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电子信息科技专著出版专项、ChinaNationalFunding、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1项的立项支持,全部得到该方面最顶尖院士科学家的作序推荐。晏磊坚持“不是自己90%做出来的不写,不经过90%实践证明有效不写”,这样的验证往往都需要经历10年以上。由此形成丰厚的学术积淀。

最后,用晏磊在总结自己科学成果的《光波矢量遥感与智能摄影测量基础研究报告》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今天,我归纳40年,厚积薄发做了两件事:

夸父逐日般追寻太阳电磁波偏振矢量要素应用于遥感瓶颈问题破解的金钥匙

精卫填海态痴塑航空航天自动化智能手段服务于地球科学有容乃大的敲门砖

为了这,我满意自己40年不屈不挠的努力奋斗,不迷信、不盲从、不武断、不急躁,稳稳当当,于无声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将毕生聚焦于此,为我40年前对复苏的华夏田野默默的一个承诺的兑现与恒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