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前景 >> 正文 >> 正文

祖国交给他一项任务,却没给经费,他只好靠

来源:遥感 时间:2023/1/10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位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他从阿波罗的太阳车盗取到火,将之赠予人类。

而在中国的核事业中,也有一位盗火者。

年6月30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岛上升起了一朵蘑菇云。这是美国继日本投入原子弹后,进行的一次原子弹试验。

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美国特意邀请了自己在二战中的盟友一起参观。

就在爆炸中心25公里远的潘敏娜号驱逐舰上,来自英、法、苏、中的代表观看了这一人类最强大武器的试爆。

与会的各国代表各怀心事。英法大概猜测世界大哥的位子会离自己越来越远。而苏联大概是最为焦虑的。

至于中国,虽然在二战中投入大量兵力,为二战胜利付出甚多,但这样的观礼,在美国人看来,只是一种礼貌。他们既不指望让中国对美国多一些敬畏,也不担心中国会冒出制造原子弹的念头。

可他们并没有想到,在中国的代表团中,有一人戴着墨镜,平静的脸上难掩着激动的心情。如果祖国也拥有这样的武器,怎么可能还被侵略十几年之久。

在未来的世界中,如果祖国没有掌握这样的武器。还能成为一个大国吗?

美国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能够研制成功,其实跟这位中国代表团成员有着不少的关系。

他的名字叫赵忠尧。

赵忠尧,浙江省诸暨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生人。

18岁那年,赵忠尧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来到北京,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物理系助教。

两年后,赵忠尧获得了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

在那里,他碰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密立根教授是实验物理的大牛,因为测定电子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从而获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能够师从密立根教授,是赵忠尧的幸运。

密立根教授对赵忠尧,这位中国来的学生颇有好感。有意思的是,赵忠尧在美国的人缘极好,任何跟他接触的学生或者导师都对他抱有最大的善意。

其原因大概是赵忠尧和蔼可亲的性格。

不过,第一次跟密立根接触,赵忠尧就跟导师有了分歧。

密立根教授给他安排了一个光学干涉仪相关的试验,只要完成这个试验,就可以顺利拿到学位。

一向好话说的赵忠尧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这个试验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最重要的是,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

拿学位还嫌教材太容易的?

想了一下,密立根教授给了他另一个试验,难度大了一些: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可没想到,眼前的这位中国学生没有下去,还站在原地,好像有什么话想说。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能不能再换个课题,这个课题好像还是太简单了……”

密立根郁闷了,这哪来的学生,怎么这么挑。密立根告诉赵忠尧,这也是很重要的课题,你别挑三拣四!

赵忠尧只好接下了这个不太情愿的任务。可没想到,这一接就是一个诺奖级的发现。

他上午上班,下午做试验,晚上整理数据,在做了一些实验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反常。

他的试验主要是验证刚刚面世用于计算吸收系数的克莱因-仁科公式,赵忠尧发现硬伽马射线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符合这个公式,而当硬伽马射线通过重元素--比如铅时,所测得的吸收系数比公式的结果大了约40%。

这是什么原因?

赵忠尧把这个结果报告给密立根教授。密立根教授却迟迟没有把赵忠尧的论文去发表,因为这个结果跟他的预期并不一致。直到三个月后,密立根的助理向密立根表示,赵忠尧的实验非常严谨,从仪器操作、实验设计、测量记录到计算的全过程,没有任何的遗漏,他的实验结果应该是可以信的。

密立根这才同意赵忠尧将论文送美国的《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这一发现已经足够赵忠尧毕业,当他决定再深入研究一下,找出反常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选择铝和铅作为轻、重元素的代表,比较硬伽马射线在这两种元素上的散射强度。

这个实验一做就是数个月,他准备已久的暑期旅行也不得不取消。

而在实验中,他发现伴随着硬伽马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还存在一种特殊辐射。赵忠尧测定这种特殊辐射的能量大约等于一个电子的质量,而且还测出它的角分布大致为各向同性。

其实,这正是正反物质的湮没现象。

硬伽马射线通过重金属铅,产生成对的正反物质,两者迅速消失之后产生光子。

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正反物质湮没现象。而他的研究,也是后面原子弹研制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下,连密立根都高兴坏了,赶紧跟教授们开起玩笑来,说自己当日让这小子做这个实验,他还挑来挑去,这下捡到大便宜了吧。

事实上,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发现。

当时瑞典皇家学会曾经决定授过赵忠尧诺奖,但当时委托两位物理学家重复赵忠尧的实验时,却没有得到赵忠尧的结果。因此他们觉得赵忠尧的试验可能是不正确的。

最终,赵忠尧跟诺奖擦肩而过。

事后证明,这两位物理学家并没有认真做这个实验,,一个是方法做错了,另一位则是仪器的灵敏度不够。

也许,他们并不相信一位还在读学位的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学者能够得出诺奖级的结果。

很多年以后,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文章中写到:“中有一处令人不安的遗漏,在谈到有关在重靶上高能(2.65兆伏)伽马射线的反常吸收和辐射这个研究成果时,书中没有提到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尽管他是最早发现硬伽马射线反常吸收者之一,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尽管诺奖错失了赵忠尧,但赵忠尧却很少提起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得奖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学有所成,能够把更前沿的知识带回国内。

相比诺奖,年,在比基尼岛上升起的蘑菇云更让他感到紧迫。

这是中国必须要掌握的技术。他甚至能够感觉到,核技术是一个国家进入强国的入门券。

在观礼结束之后,列国代表纷纷回国汇报这一次的所见所行。

而赵忠尧失踪了。

他并没有回国。在短暂地失去联系后,他出现在了美国的领土上。

在完成美国的学业之后,他回国在清华担任教授。在清华开设了物理课,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从这个层面来说,两弹一星的大多数科学家都跟他有师承关系。

此后又在西南联大物理系任教。

李政道、杨振宁、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等等都是他的弟子。

而在年,他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是中国物理学界做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的领军人物。从而代表中国,赴美参观原子弹试爆。

参观完之后,他还肩负另一个重要的任务,采购研究原子的器材,最主要的就是购买一台加速器。因为只有加速器才能按需产生高能粒子,才能进行核研究。

当时的美国已经实现加速器的工业化,但这个东西不出口,拿不到出品许可证,而且价格昂贵,一台就要四十万美元,还是当年的四十万美元,而研究所能提供的经费只有五万,还要购买其他东西。

赵忠尧想了一下,提了一个建议。

自己可以去美国,把一些重要的技术参数背下,然后回国之后,可以自己造的就自己造,不能造的一些精密部件,就在美国秘密定制,然后再运回来。

研究所同意了这个方案,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无奈的方案。不仅仅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赵忠尧,这位中国最有前途的物理学家将放弃自己的物理研究,然后转向工程技术,去研究加速器的制造。

我们需要浪费顶尖科学家的天份去换取金钱上的缺失。

有人劝赵忠尧,没有必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去研究加速器,因为再成功,也不过是一个工程师。你不如借此机会到美国继续深造,说不定还会有更新的发现和成果。

但赵忠尧表示,研制出加速器,在国内建立中国自己的核科学实验基地,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自己的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于是,在参观完美国的原子弹试验后,赵忠尧直接去了美国。

赵忠尧先是联系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的范德格教授,这位教授正在生产加速器。

但他以商业保密为由,拒绝了赵忠尧的加入。

赵忠尧只好转到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的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开始学习静电加速器的发电部分和加速管的制造。

幸运的是,该实验室主任屈润普(J.G.Trump)对赵忠尧十分友好,让他利用实验室的资料设计静电加速器,并给他介绍了另一位专家,帮助他解决问题。

如果你对Trump这个姓感到熟悉,那很正常,因为这位屈润普有个侄子,就是现在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当时屈润普把实验室一台已退役的大气型静电加速器无偿赠送给赵忠尧,让赵忠尧自己研究然后组装自己的加速器。

后来,中国的第一台千电子伏静电加速器就是用这里面的绝缘支柱搭建起来的。

不知道,特朗普知不知道,他的家族对中国的原子弹事业也是做出过贡献的。

在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研究后,赵忠尧转去了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地磁实验室,因为那里有他需要的离子源技术。

在他的面前是生产加速器需要的技术拼图,拼图的块散落在美国各大院校的实验室以及研究院,他要奔波期间,把这些技术块一块一块学到手。而期间,他一年的所有费用不超过二百美元。不及当时公差人员的十分之一。

渐渐地,他将这些技术块聚集在一起,画出了静电加速器的机械图纸。

接下来,就是寻找组装零件。说实话,唯一的困难就是差钱。

好多零件是定制的,费用非常之高。赵忠尧又没有什么经费,他只能找各种朋友帮忙。有时候为了找到便宜又好的加工厂,他一天要跑十多个地方。

此外,为了得到一些免费零部件,他主动要求给一些实验室做义务劳动。

这大概是中国最为辛苦的国家采购员。

为了凑齐所有的零部件,他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在凑齐后,他发现国内局势急剧变化,根本没办法回国。他只好留在美国,准备多学一些必要的实验技术。尤其是怎么运用加速器。

结果短短的一年,就完成了三篇论文,全部发表在当时最前沿的物理学科杂志《物理学评论》上。

可以想像,如果他没有搞加速器制造,而把精力投入研究中,一定有机会再次拿到诺奖级别的成果。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再也不能等待,决定把这一批器材运回国。这是祖国交给他的任务。

一开始,他联系的是一家与国民党有关的轮船公司,但他担心有可能会运不回大陆,就把零件提了出来,然后委托了另一家美国的运输公司。

可没想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很快找上门,将这批器材扣押,幸亏学校为他出面,表示这些东西都是一般器材,跟造原子弹无关。最终,大部分的零件返回给了赵忠尧。

年,赵忠尧回国了,他带着设备乘坐威尔逊总统号从洛杉矶启程。

刚上船,美军就冲了上来,检查一翻后,放过了赵忠尧。因为一来,他们的目标是船上另一位瞩目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二来,赵忠尧的行李里没有发现什么重要机密,什么所有的关键技术都在赵忠尧的脑海里记着。

于是,船开了。

等船驶离美国,走向太平洋时,美国人脑子突然灵光了。怎么可以放走赵忠尧?他可是差点得诺奖的人,而且这些年来往美国各大学的核物理实验室,他跟钱学森一样,也是值好几个师的关键人物。

美军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令。终于在日本横滨,再次截住了轮船,将赵忠尧扣押了起来,关到了日本的监狱。

当时台湾当局让他回台湾,至少回美国,不要回大陆。

赵忠尧拒绝了。

美方又将他送到台湾驻日代表处软禁了两周,试图让他屈服。

中国得知消息后,展开了援救,物理所出证明,赵忠尧就是中国物理所的员工,他是到美国出差交流的,他出差后,他的家眷还按薪金的70%领着生活补助费。

美国没有理由扣押一个中国人。

终于,赵忠尧回到了祖国,投入到中国壮魄的核事业当中。

他带回的器材,组建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加速器发挥了巨大作用,间接提速促成了9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

而一直到年,他的加速器才完全“退役”。

以他的才能,原本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却在年轻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又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无缘。

在年5月28日下午15时55分,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去世时安安静静,媒体并无太多报道,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赵忠尧却并不在乎这些,在他获得一些奖项时,往往第一时间把奖金捐给科学事业。因为他最想得到的东西是祖国的科学进步。是破解科学史的那个难题。曾经在科技上领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

也许,他并不在乎答案,他只在乎,中国能否在接下来的百年,实现科学的复兴,让科学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鲜活起来。

为了这个目标,越来越多的人贡献着火种。

华罗庚拒绝美国伊利诺大学的高薪聘请,回国发表告同学书,“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李四光放弃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的机会,“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钱学森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杨振宁回到国内,还带回了计算机科学的顶尖科学家姚期智。

每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有了他们的付出,中国才有了今天的一些科技成就。

二弹一星使中国成为核大国。

年的第一颗卫星,让中国加入到外太空探索的行业。

屠呦呦有关青蒿素的研究,让她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袁隆平的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难题。

再到今天,在中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不再是科技的纯粹接收国,中国开始为世界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苏州,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正在向脑科学发起冲锋,希望能找到自闭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的病因。

寒武纪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在尝试把打败人类最强棋手的AlphaGo装到我们的手机里面。

沈阳的一条自动化示范生产线上,布满了拥有高端芯片和传感器的机器人。中国的工厂正参与到最前沿的制造业模式。

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在研究仿生机器人“佳佳”,它已经开始跟人类进行较为复杂的交流,甚至能够读懂人的表情。

宁波的材料专家付俊从天然植物“五倍子”中提炼出天然抗氧化剂,有望将人工关节的最高使用寿命提到30年。

遥感科学家郭华东院士正在筹划在月球建立永久的对地观测平台,从而能够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星球。

可控核聚变技术、量子计算机技术、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长征七号,FAST天文望远镜,长征五号,天宫二号……

在中国,有数以千计的科研团队在不同的领域日夜攻关,有一些项目甚至是高度机密。

中国的科学教育也在加大力度,以前是中学才有科学课,现在小学就开始有科学课。

目标就是在中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就像任正非所说,以后中国的农村都会出现博士生。

国家在努力,个人也要努力,家长也要努力。要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科学苗子。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语数英之外,很重视孩子的科学教育。

昨天还有一位家长问我有什么好的科学杂志,他说他以前就是看科学杂志的了解科学的,但现在不知道给孩子定什么杂志好。

他觉得定杂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买一堆书,孩子有时候会有压力,而且书太多反而不读。杂志一个月一本,看完一本,会对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够让孩子珍惜书籍。

而当年为了提高中国工程师的科学素养,杨振宁也推荐过一本杂志。

那年杨振宁获诺奖之后,第一时间选择回国。回国之后,周总理接见他,问了怎么样才能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杨振宁就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一个杂志叫《科学美国人》。

这个杂志是世界顶级的科普杂志,从创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个诺贝尔获得者给他写过稿子。

到了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终于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

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个杂志,中国具有科学能力的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才知道了超弦理论、宇宙学、分形与非线性数学。甚至刘慈欣才能写出《三体》这样的杰作。当时刘慈欣创作小说时,没有网络,所有最新的科技知识,全靠他订阅了一份《科学》

到了年以后,这个杂志跟中国的版权就到期了,后面只能是合作出版,出版物叫《环球科学》

现在《环球科学》又引进了少年版本的科普杂志。因为现在国内优秀的科普杂志实在太少了。因为电子阅读的流行,科普杂志几乎失踪了,可大人能涮手机,我们的孩子不能涮手机啊。

所以,《环球科学》特别引进了少年版的。在美国叫《Howitworks》。

在美国,成年人就看《美国科学人》,孩子就看《Howitworks》。

引进后,名字就叫《万物》。

杂志知识涉猎广泛,资讯新鲜,有很多前沿科学知识和话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生态环境、太空探索、历史人文等等。

杂志图片对知识的呈现让人惊叹,能在纸面上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大开本,读起来眼睛舒服!比一般的杂志都大,也比A4纸还大点儿,印刷质量精良...

给孩子定上这样的杂志,孩子以后每个月都可以收到来自科学的大礼。

杂志的每一页都特别的美。

孩子一定会喜欢上。

这套书适合5到90岁的孩子。尤其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的孩子。

送礼最好送杂志,为什么呢?因为订好之后,对方每个月都会收到你的诚意。

现在科学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强。

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年到年,仅仅十多年间,中国新开设所大学,培养了五百万工程、医学、技术、科学人才。是美国的十倍。

美国人说,现在中国的学生,百分之四十四都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产生大量的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倍,美国这个数据只有百分之十六。这百分之十六中,还有大量是移民。尤其是亚洲移民,比如中国,比如日本,比如印度。

现在白人学自然科学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有了原始积累,可以躺赢了。这也是美国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可能我们现在最顶尖的科学家的水平还比不上美国,但量变最终将导致质变,每年近数十万的新增科学工程人员,其中一定能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其中也将有最顶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并在将来,一定能产生不少诺贝尔级的科学家。

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将来懂科学的孩子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万物》是一个让孩子脑洞大开、充满逻辑美感的知识宝库。

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将纷繁复杂的科技前沿,链接成知识图谱,层层输出给孩子;将横跨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转化为属于孩子的系统性语言。

订阅的孩子拿到手里,第一眼就是太惊艳了。

大家其实一看实拍图就知道这个杂志有多用心。

1.新鲜的前沿技术

2.未来的终极幻想

3.换个角度看宇宙

4.未来公路让汽车边跑边充电

5.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沉没?

6.便便也是能源咖啡渣也是燃料

7.酷炫的军事解读

8.回望历史长河

9.人体穿梭之旅

10.畅游植物王国

还有各种科技热点解读。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最好的科学,塑造面向未来的世界观!广泛的涉猎,萌芽着孩子未来的长期兴趣与终生志向,甚至是那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意。

寻找侏罗纪海岸的动物化石

用于建造伦敦超级下水道的盾构机

还有未来的对撞机。

中国要不要造对撞机,对撞机到底有什么用,孩子也能轻松了解。

杨振宁给周总理推荐了《科学美国人》,我也很荣幸向大家推荐它的少儿版《万物》。

《万物》年征订季!现在仅需元!即可获得

①原价元的《万物》杂志一年12期

②定价98元的科普故事音频集(50集,每集6分钟每周更新)

③定价40元的万物冷知识音频集(共20集,每集4-5分钟)

此外,现在还有特别的优惠,团购年杂志,额外获赠一本年的《环球科学》杂志,这是给大人看的,大人可以看看里面的知识硬核不硬核。

订阅后,在年的每一个月15号左右,就能收到一本《万物》

要看杂志,就看这个品类最杰出的,也应该让孩子接触最新科技。因为现在发展太快了。百年前,一个人不识字也可以过得很好,现在没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难出头。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横条参团。给孩子每个月的科学养份。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未来的刘慈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