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遥感 >> 遥感前景 >> 正文 >> 正文

又见澧水绿如蓝省自然资源厅开展澧水卫

来源:遥感 时间:2022/12/1

“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沅有澧兮澧有兰”“南州之美莫如澧”……千年靛澧,从诗中走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澧水河湖岸线各类问题屡禁不止,对水环境、水安全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年,湖南省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总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这让一度洪魔肆虐、“脏乱差臭”的澧水,重现靛蓝。

为守护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效,让这抹“靛蓝”长流,年开始,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对澧水开展卫星遥感监测。

推动管好“盛水的盆”

“盛水的盆”有问题,盆里的水就不安全。

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是影响“盛水的盆”即河道物理结构的重要因素。

“天眼”一扫,“四乱”无处藏身。每季度,省厅对澧水河湖水域岸线内堆砂、岸线建筑、矮围、养殖网箱、动土建设和涉水项目等内容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定期给河道做“CT扫描”。

悠悠澧水,绵延千里,却完整呈现在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大屏之上。

(▲卫星遥感监测到的澧水矮围影像及实地照片。)

通过影像观察,河湖岸线堆放的砂石呈现圆锥形或长条状山岭形,色调单一;岸线建筑和矮围等一般位于水域周边,岸线建筑从影像上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图形,矮围一般修建齐整;水域岸线周边动土后,影像上呈现的裸土与周边地物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能对污染点位进行精准定位,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让河长直接找到“病灶”,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天眼”站岗放哨,一双双“铁脚板”严把核查关。

每季度末,省第二测绘院根据各类问题的遥感解译标志、位置特征、分布规律等,提取问题图斑,并逐个进行实地核查,最终形成季度监测报告,再由省自然资源厅及时推送至澧水河长制责任联系单位。

据统计,年四个季度共发现疑似“四乱”问题处。目前,澧水河长制责任联系单位已督促澧水干流市县河长办对遥感监测发现的问题全部进行了现场核实和整改。

助力护好“盆里的水”

水质变差,会导致河湖功能退化。

水质健康与否,看得见,才安心。高居九天之外的卫星,却能一眼识出水质好坏。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浑浊水体与正常水体存在光谱特征差异。

省第二测绘院技术人员介绍,根据澧水实际情况,对已采集的多光谱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通过计算浑浊水体指数,可自动识别浑浊水体区域。

比如,采砂船作业时,周边水体会变得浑浊,根据这一特征,提取正在作业的采砂船,并叠加河道采砂规划,就能快速识别出违法采砂的船体。

(▲通过光谱分析监测出的正在作业的采砂船。图中红色范围线内表示船体,黄色范围线为浊水区域。)

同时,利用多光谱影像,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重要水库叶绿素浓度,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监测区域进行分级,可以识别出劣质水质位置,进一步追溯污染源。

(▲通过光谱分析监测出的澧水重要水库叶绿素浓度空间分布图。图中红色区域表示水质较差区域,绿色区域表示水质较好区域。)

“天眼”动态监测全覆盖,助力护好“盆里的水”,切实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数据显示,澧水水质持续向好,干流国控考核断面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

畅通“河长治”“闭环路”

治水非一日之功,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是关键。

为此,省自然资源厅要求省第二测绘院根据澧水河长制责任联系单位反馈的问题整改台账,对各类问题进行“回头看”监测。

“回头看”有力推动了问题整改清零。从卫星遥感影像上可以看到,曾经堆满砂石的砂场已经重新复绿,屹立在河岸的违规建筑已经拆除平整,占领一方水域的养殖网箱已经销声匿迹,乱排污水的小沟水质也已变得清澈……

闭环管理成效显著。近两年来,澧水“四乱”问题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第四季度和年第一季度监测结果显示,澧水“四乱”问题已实现“零新增”,河湖治理成效明显,河湖面貌大幅改观,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总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紧盯年澧水干流年度河长制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开展遥感监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全面进行核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