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金赫)年10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围绕“空天信息资源在联合指挥控制中的应用”主题,十位领域顶级专家分别做了主旨发言,内容涵盖前沿发展、概念创新、技术进展和实例分析等诸多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费爱国、戴浩、范维澄、刘韵洁、樊邦奎,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出席会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第十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会场大会主题报告会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吕金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付琨,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刘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积鹏主持。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费爱国致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致辞10名顶级专家,紧紧围绕“智能时代未来网络技术在国防领域应用的思考”“AGI的追求与颠覆——从AlphaGo到ChatGPT,到底改变了什么?”“航天器任务规划发展思考”“通信网络内生智能架构设计思考”“遥感智能解译基础模型发展与思考”“高低轨卫星网络与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基础军事智能:从非正义的战争到正义的和平”“天基预警体系架构演变及其云网智能技术运用”“6G通感算融合与空间应用”“从JADC2看联合指挥控制发展”等主题做出精彩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在报告中指出,传统网络架构已难以支撑工业、国防、航天等业务的差异性、可定制、确定性需求,国防领域亟需积极探索未来网络新技术在军事场景作战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实施路径,加快构建适配军用场景的未来网络技术体系,我国在未来网络领域已积极开展布局,赋能形成新质战斗力。国防大学原教授、兵棋系统总师胡晓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AGI(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即通用人工智能,是当前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研究者都在追求的目标。从AlphaGo到ChatGPT,虽然技术路线不一样,但努力的方向却不约而同,而且越来越接近达成目标。AGI真的要来了吗?在追求AGI的过程中,到底颠覆了我们哪些传统的观念?还存在哪些争论?在指挥控制领域,这些转变对我们又有哪些启发和启示?胡教授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精彩论述。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庄剑的报告,面向空天信息资源在民用领域应用,聚焦航天器任务规划专业方向,结合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航天器任务规划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指出,智慧社会发展需要高度智能的通信网络,内生智能是未来网络重要创新方向。尹院士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在通信网络传输、组网、安全及性能优化方面的应用情况;围绕网络内生智能创新,主要介绍一种“三面四层两环”智能通信网络架构,以及支撑该架构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等;并倡导业界围绕智能通信网络新架构的产学研共同研究,合力打造内生智能的新型通信网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付琨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作大会主题报告。对地观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每天获取的海量数据依靠人工专家判读方式难以完成;针对不同载荷/目标单独设计模型,成本投入大、泛化能力弱,迫切需要寻找更加通用的解决途径;基础模型结合下游任务已成为技术趋势。最后对持续深入探索专业模型和建设开放共享生态进行了展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孙晨华在报告中,通过分析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思路亮点,以及天基网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出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第一,作战概念研究十分重要,要建立好的系统,首先要充分理解作战概念;第二,联合全域是涉及立体多围的概念,涉及到跨军、跨民、跨商、跨盟,各自领域都有跨,非常复杂,我们界定是什么?这也是需要研究的。第三,航天系统的顶层体系架构是牵引,横纵跨域集成是发展方向,这个体系架构里面很多专业都要综合起来。第四,卫星网络就是安全、韧性、抗毁,需要持续研究。第五,智能赋能十分急迫,数据获取形式严峻,这个也要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081.html